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构建可信数据空间 破解垄断与流通难题

第一财经 2024-10-22 14:57:57 听新闻

作者:傅建平    责编:高雅馨

构建覆盖微观到中观、整体到个体、国内到国外的“中国式立体可信数据空间体系”,可谓意义重大,大有可为。

(本文作者傅建平,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研究员)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新的数据治理模式。“数据空间”这一新的概念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和国际机构都在研究如何在全球数据生态系统中运用数据空间的力量。

2024年10月18日,国家数据局向社会公开征求《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简称《行动计划》)意见,引导和支持可信数据空间发展,促进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通利用,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行动计划》提出分类施策推进企业、行业、城市、个人、跨境可信数据空间建设运营。本文认为这是在构建覆盖微观到中观、整体到个体、国内到国外的“中国式立体可信数据空间体系”,可谓意义重大,大有可为。

01

行业数据空间的内涵初探

数据大规模协同与指数级积累特性决定了数据垄断现象难以避免,构建可信行业数据空间,将有效平衡“数据垄断”与“数据流通”关系,有助于实现企业、城市、个人、跨境数据空间的互联互通,激发各方创新动力和活力,培育良好的数据发展生态,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

行业数据空间是打通行业内数据生态系统的数据、算法和应用程序的共同市场,在保证数据主权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在空间治理机制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下,通过整合增值价值链活动实现数据价值增长,使参与者或利益相关者能够在已建立的信任圈子内跨企业访问、处理、适用、共享和二次加工相关数据的虚拟空间架构。

02

行业数据空间有助于平衡垄断与流通关系

随着经济数字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企业内部以及产业链上各环节数据的开放共享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超级平台”通过“数据掌控”等手段,提高了市场进入门槛和转化成本,使得“赢者通吃”“数据垄断”的竞争格局正在逐渐显现。

当前,我国数据要素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数据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存在数据供给“气血不足”、数据流通“经络不畅”、生产规模小、成本费用高、生产能力分散、资源配置效率低等问题,制约着数据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和数据要素价值的充分释放。

实际上,竞争、创新与垄断三者之间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在一定范畴内存在竞合,当垄断与有效竞争相容时,就形成了“适度垄断”的市场结构。

显然,数据的适度垄断介于过度竞争与垄断之间,既可以发挥竞争效应,又能发挥规模经济优势的市场竞争格局,有利于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提高数据组织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能力和供给水平,促进数据流通。

适度垄断的“度”之把握,就是“对竞争产生有利影响明显大于不利影响”或者“符合公共利益”。

行业数据空间在平衡规模经济效益和竞争效益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它可以搭建安全可信的数据流通环境,构建空间伙伴共同认可的规范及价值,在空间内实现数据集聚,发挥数据乘数效应,实现数据赋能全行业发展,而非助长寡头垄断。

03

未来可进一步探索构建中国式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守门人”制度

从行业可信数据空间上中下游下手,“疏”与“堵”相结合,抓住数据“矿主”、行业龙头企业、大型数字平台企业、关键数据处理者等数据富集型企业,赋予其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守门人”地位,立足防守,更图进取,使之在做好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安全防守的同时,更好发挥其行业生态带动能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能力、数据治理与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数据供给水平,促进数据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场景化、市场化利用。

统筹推进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将其打造成为支撑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的数据基础设施;整体规划“守门人”的认定条件和退出机制,对其权利、责任与义务进行细化,形成政府部门与“守门人”,以及“守门人”之间的协作机制,构建起由政府引导、“守门人”带动、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新工作格局。

总之,期待国家数据主管部门统筹推进中国式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和运营,构建“多元共治、价值共创、利益均衡、责任共担”的数据共同体,以价值创造、交换与实现为主线,将政府、社会和市场的价值期望与使命目标、战略管理、组织形态及交付模式有机联系起来,促进数据、技术、资本、劳动力等全要素融合,重构数据价值生态网络,回归“价值本位”的数据发展范式,走出一条中国式数据发展之路,推动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