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爆发,算力成为全球数字基建的焦点,光子产业也有望迎来了黄金十年。
光子具有光速传播、抗电磁干扰、光波任意叠加等特性,因此天生适合做数据并行传输,也因此光子芯片运算速度极快。光子学技术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包含两层,一是利用光子作为传输信息载体的光互联技术,二是直接在光域实现信息的处理和运算。算网融合背景下,通信成为大规模组网算力中的核心制约因素,各种创新光学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由东壁科技数据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创星日前在以“追光焕新、聚链成群”为主题的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光子产业峰会上发布的《光子技术前沿蓝皮书》(下称“蓝皮书”)显示,全球光子技术研究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和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尤其是“光学图像处理与机器学习”等研究主题的论文数量保持较高增长态势,这与人工智能、精密传感、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的发展需求密切相关。
蓝皮书显示,光子技术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逐年增加,“深度学习”等关键词数量显著增长,尤其在2020年后,相关科研论文数量增长较快。这表明,光子技术领域对智能化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光子技术在人工智能应用中的重要性也不断提升,二者的融合正在驱动新型光子计算和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
根据蓝皮书,国内企业目前在光子技术研究资助上还相对保守,但重视程度正在提高。比如,在“光学显微成像与生物检测”“光学测量与精度控制”“量子光学与发射特性研究”等主题上,国内企业资助比例相比国外企业较低,说明国内企业可能更关注于短期的市场回报和应用开发,国外企业则对于基础研究、前沿领域等可能为企业带来长期回报的研究项目更加宽容。整体趋势上,国外企业资助总量呈现下降趋势,国内企业的资助情况则反之,说明国内企业越来越愿意将资源投入到光子技术的研发中。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光子产业发展。据悉,陕西省于2021年底实施“追光计划”并于2023年升级启动“跃迁行动”,光子产业快速发展并形成“聚链成群”生态效应,光子产业总产值连续两年以每年超过50%的速度递增,目前已超过300亿元。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硬科技理念提出者米磊在上述峰会上介绍,目前陕西省光子企业已由两年前的150余家增加至300余家,初步形成光子产业生态体系。通过产业园区聚集效应及光子基金牵引,已为陕西投资孵化企业114家。
“在国际国内经济整体放缓的情况下,全省多数光子产业链重点企业订单实现了大幅增长,其中包括中科立德、唐晶量子、中科微精、奇芯光电、中科天塔、雷神智能、赛富乐斯、知象光电等产业链重点企业,在订单的加持下企业收入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全年光子产业链总产值将实现大幅提升。”米磊表示。
此外,上述峰会上,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西安部分)宣布正式启动建设。该设施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建设,建设周期5年。阿秒是人类迄今为止能够掌握的最短时间单位(1阿秒= 10的负18次方秒),借助阿秒激光可探测飞秒(10的负15次方秒)激光难以观测到的分子内部电子运动。
AI是宇宙演化的必然下一步,人类应以勇气、自豪和冒险精神来迎接它。
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经济贡献超百万亿元,有望成为最重要的增长点之一。
深圳人工智能产业持续蓬勃发展,现有人工智能企业2200余家,企业创新能力活跃,产业生态健全,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浙江还同步推出三大保障举措:建设“平台+产业”综合服务站,选配人工智能辅导员,搭建一批合作对接平台,助力企业运用AI技术挖掘新商机。
科思科技、东杰智能20%涨停,山河智能、能科科技等涨停,万里马、阳光诺和等涨超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