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核心是人
把最好的资源让渡给百姓
努力地扩大城市的公共空间
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居宜业的乐园
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网信办、文汇报社联合出品的《大家聊人民城市》系列短视频,11月11日起全网推出,邀请沪上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以专业视角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人民城市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阐释新时代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成就经验和特点规律,为宣传普及人民城市理念、促进城市工作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作出积极贡献。今天推出第三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同济设计集团总建筑师章明,带你徜徉“一江一河”秀带空间。
2015年我们就开始介入到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的设计工作当中,当时我们就提出要打造5.5公里的生活化、生态型和智慧型的连续不间断的工业遗存博览带。杨浦滨江是工业文明的发祥地,希望这些工业遗存在完成历史使命之后,重新有尊严地回到当下生活,回到这个城市中来。让这个空间体现它的场所精神,体现出时间的厚度,我觉得这就是人民城市理念。
杨浦滨江设计过程当中,我们一再强调要考虑城市发展和使用者的真实需求。城市就是为人,应该打造一个无界的城市。“一江一河”项目把原来功能性、运输型的河道滨江让渡给市民,真正地“还水于民”,在整个上海的城市建设史上,我觉得都是一项壮举。很多市民说,茶余饭后如果不到滨江走一走,感觉当天的生活还没有完全结束。滨江的秀带已经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这让作为设计师的我感到十分欣慰。
从闲人免入,到当下能够真正自由地徜徉在江边,上海用短短的几年时间,把这些最好的资源让渡给百姓,体现了人民城市理念。一座城市的魅力、温度感,以及老百姓的认同感,是它最成功的标志。你认同这座城市,你就会热爱这座城市。
人民城市理念的贯彻,也需要全方位、多维度、多部门的协同工作,期待未来进一步建构协同工作的模式,把人民城市建设得越来越好。
城市更新就是这样,特别是在产权和经济形势的影响下,人们的预期不断调整,机构的预期与意愿也在动态变化,想达成一致,考验的是所有的相关方。
开放个人广告投放业务是开展多种经营,增加营运收入的一个探索。
为实现可持续未来,必须优先考虑老年人的权利和福祉。
城市建设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命题,是各国城市都需要回答的问题。
杨浦区作为人民城市理念的发源地和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核心区,正通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策略,打造全球人才聚集的“智力引擎”,实施多元化的人才政策支撑体系,构建近悦远来的“YOUNG浦人才家园”,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并支撑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