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大变局:新钱从哪儿来?》
李光斗 著
中国财富出版社 2024年8月
本书开篇便点明主题,即我们身处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财富的大变局,财富的产生、流动、分配、消耗和传承方式都在发生巨变。这一论断反映了当下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
作者描绘了互联网时代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冲击,以及新经济形态下财富格局的重塑。例如,在过去,信息不对称是商业盈利的关键因素,而如今互联网大数据的普及使信息更加透明,传统的差价盈利模式受到挑战,财富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与创新。这种变化不仅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格局,也促使个人重新审视自身的职业规划和财富积累方式。
作者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下半场,品牌出海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书中以希音为例,阐述了企业如何通过打通产业链,将目光投向全球市场,实现从内部竞争到向外寻求发展机会的转变。这一观点对于当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破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作者也提醒读者关注区域经济内循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区域人口外流、产业结构单一等挑战。
无论是对于经济领域的专业人士,还是对财富管理和创业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能从本书获得启示。
《精英陷阱:美国的优绩神话如何助长不平等、瓦解中产和吞噬精英?》
[美] 丹尼尔·马科维茨
中信出版社 2024年7月
如今这个时代,成为精英意味着什么?卷学历,刷简历,从事光鲜的工作,以拼命加班为荣,精心择偶以培育优秀的下一代……
“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这句话足以概括精英社会的现状。努力就会成功吗?也许。但历经万难成为人上人之后,顶层的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安逸。昂贵的教育投入和工作所带来的人格异化与时间饥荒,是成为精英必须付出的代价。
在本书中,耶鲁大学教授丹尼尔·马科维茨从精英身份出发,揭露了20世纪中叶以来优绩主义给美国带来的阶层分化与结构失衡。美国生活的一条公理是:一个人的优势或成就理应来自个人的能力和努力,而非世袭的地位和身份。但恰恰是这种主导的优绩主义教条,打造了新的特权的集中和传递机制。这是一个社会流动口径收窄、结构趋于病态的局面,一个对所有人都无益的陷阱。作者呼吁,美国应该降低教育的竞争激烈程度,让中等技能的劳动力重新回到经济生产的中心。
她通过深入中国6个城市的9所高中,以及在美国50多所高校对507名留学生进行调查,做了65次一对一访谈,写成《留学的孩子:雄心勃勃且忧心忡忡的一代人》。
夏皮罗认为我们看到的结果,比如账号被盗、电脑被病毒入侵等,都是下层代码,真正需要考虑的是黑客群体的上层代码——他们的行为模式与思想、他们进行黑客行为的动机等。
原材料的进口和成品布料的出口,使得当地商业和银行业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佛罗伦萨的范围,形成遍布欧洲甚至远及亚非的商业和银行业网络。
刘擎认为,训练工具理性的投资和回报是明确的,但人文主义或者价值理性导向的投资和回报,却很难衡量和评价,因此在很多人看来,人文教育的价值就非常可疑。
在《制造亚洲》中,宋念申用了100多张古地图,从全球史视角出发,以地图上的“亚洲”为切入点,展示了东西方寻觅与互动、征服与抗争中,亚洲这个概念如何被制造出来的“政治行为”,以及对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