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伍戈,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核心观点:
1.无形亦有形。现阶段我国整体价格偏弱的现实,折射出总供给强于总需求的内核。其中,总需求不足已是共识,但总供给为何反而走强?除了价格这只传统“无形之手”之外,还有谁在支配供给能力,从而助推经济生活中“量价”背离的特殊现象?
2.纵观当前诸多业态,机器取代人工的案例俯拾皆是。这有助于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可变成本,从而构成“以价换量”策略的微观基础。宏观上,则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抬升,在压低通胀的同时,也促进实际GDP增长。国际经验对此也有印证。
3.值得重视的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供需的影响未必是对称,可能形成对众多传统领域的需求替代。尤其是机器取代人工,可能通过劳动力就业、收入分配等渠道降低消费倾向,以至于在提升总供给能力的同时,对总需求的短期扩张形成压制。
4.展望未来,数字化浪潮大势所趋,但短期易于引致产出缺口。面对如此供给冲击,合意的均衡路径或应考虑为需求端的调整提供缓冲时间。鉴于我国数字化进程较快,叠加地产调整等引致的价格压力,逆周期政策的超常规发力或更显迫切性。
正文:
现阶段我国整体价格趋弱的现实,折射出总供给强于总需求的内核。其中,总需求不足已是共识,但总供给为何反而走强?除了价格这只传统的“无形之手”之外,还有谁在支配供给能力,从而助推经济生活中“量价”背离的特殊现象?
一、谁在支配供给能力?
纵观当前诸多业态,机器取代人工的案例俯拾皆是。这有助于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可变成本,从而构成“以价换量”策略的微观基础。宏观上,则体现为劳动生产率抬升,在压低通胀的同时,也促进实际GDP增长。国际经验对此也有印证。
图1. 劳动生产率压低价格
来源:WIND,笔者测算
注:样本时间为本世纪初以来至今。价格为PPI同比剔除原材料价格影响。劳动生产率为同比增速,中国数据基于工业增加值、就业人员数量及平均工作时间推算。
二、供给也会影响需求?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供需的影响未必是对称,可能形成对众多传统领域的需求替代。诸多文献表明,近年技术替代非熟练劳动者的弹性显著抬升,而机器取代人工,可能通过劳动力就业、收入分配等渠道降低消费倾向。从而,在提升总供给能力的同时,对总需求的短期扩张形成压制。
图2. 机器对人工的替代
来源:世界经济论坛,笔者测算
三、量价背离的“无形”之手?
近年来,我国以数字化为代表的技术发展迅速。若横向对比,我国数字化程度已达发达经济体行列,显著领先可比经济发展阶段的其它经济体;纵向对比,我国数字化跃升幅度亦快于其它主要经济体。
图3. 我国数字化进程显著更快
来源:Portulans Institute,笔者测算
注:排名依据NRI(网络就绪指数),靠前表征数字化程度更高。
数字化浪潮大势所趋,但短期易于引致产出缺口。面对如此供给冲击,合意的均衡路径或应考虑为需求端的调整提供缓冲时间。鉴于我国数字化进程较快,叠加地产调整等引致的价格压力,逆周期政策的超常规发力或更显迫切性。
图4. 价格趋缓的非传统因素
来源:WIND,笔者测算
注:数字化以全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总人口比重表征;传统因素包括M2、产出缺口、油价等。
风险提示:预期非线性变化。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AI技术不但能在药物靶点筛选、适应证预测等环节缩短研发时间、降低研发成本;一些自动化智能设备的投入也能确保药械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我国已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截至今年3月底,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83.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6.2%。
浙江省中医院早在1968年就开始参与浙江省首批援非医疗队。2023年,该院在向纳米比亚鲸湾医院派驻期间展开医疗合作,援助了重症医学科以及影像科。
百货零售企业2024年业绩出现分化,新世界、百联股份实现业绩翻倍,国芳集团业绩下滑超60%。
坚持向“数字化”借力,当好内容端的“转化器”、需求端的“传感器”、体验感的“倍增器”,加快构建与新的技术环境相适应的公共文化建设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