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临近春节,亿万中国人就会踏上回乡之旅,不远千里万里和亲人共度佳节,感受家的温暖与力量。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运(1954-2024)》以春运为视角,以影像方式回望过去70年中国人过春节的节奏、方式,出行的频率、人次,出行的时间、目的地等。
自1954 年“春运” 一词首次出现在媒体,就带着鲜明生动的中国特色和丰富深刻的情感内涵,承载了中国人许多难忘的记忆,其中种种细节尤为触动人心。书中画面记录了春运的变化,勾勒出一幅中国人春节回家与出行并行交错的社会图景,真实反映了中国人在春运中的精神面貌和情感世界,见证了从1954~2024年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
经出版社授权,第一财经节选书中部分照片,以飨读者。
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经济起飞期,电影产业爆发增长,大量工作机会出现。演员们超负荷工作,快速成才,在狂飙中展露才华。
《狐仙崇拜》《至高无上》《通勤梦魇》《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
电影的火热也延续到了正在进行的2025上海书展。
大国竞争下如何打造高科技城市?
随着口腔医学的兴起和“牙医革命”的助力,各种修复技术的尝试和精美的陶瓷假牙的发明,才为“微笑革命”准备好了物质和身体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