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临近春节,亿万中国人就会踏上回乡之旅,不远千里万里和亲人共度佳节,感受家的温暖与力量。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运(1954-2024)》以春运为视角,以影像方式回望过去70年中国人过春节的节奏、方式,出行的频率、人次,出行的时间、目的地等。
自1954 年“春运” 一词首次出现在媒体,就带着鲜明生动的中国特色和丰富深刻的情感内涵,承载了中国人许多难忘的记忆,其中种种细节尤为触动人心。书中画面记录了春运的变化,勾勒出一幅中国人春节回家与出行并行交错的社会图景,真实反映了中国人在春运中的精神面貌和情感世界,见证了从1954~2024年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
经出版社授权,第一财经节选书中部分照片,以飨读者。
陈晓峰拍摄太阳这份痴迷的背后,是对科学的纯粹的好奇心,以及定义自身存在意义的长期主义精神,这两点在当下都是难能可贵的。
人要通过反抗,来克服荒谬。
宠物也好,手办也好,某类活动也好,把爱灌注到身边的物,似乎就不会流失消散。物不会让你失意,不会背叛。
他通过对过去100年中35个货币市场的研究,他创造性地总结了人类历史中反复上演的“大债务周期”及其发展必经的阶段。
这是房产经纪人麦克斯的工作日记,他在伦敦的豪宅交易市场浸淫了15年,而今他选择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以非虚构的方式讲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