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临近春节,亿万中国人就会踏上回乡之旅,不远千里万里和亲人共度佳节,感受家的温暖与力量。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运(1954-2024)》以春运为视角,以影像方式回望过去70年中国人过春节的节奏、方式,出行的频率、人次,出行的时间、目的地等。
自1954 年“春运” 一词首次出现在媒体,就带着鲜明生动的中国特色和丰富深刻的情感内涵,承载了中国人许多难忘的记忆,其中种种细节尤为触动人心。书中画面记录了春运的变化,勾勒出一幅中国人春节回家与出行并行交错的社会图景,真实反映了中国人在春运中的精神面貌和情感世界,见证了从1954~2024年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
经出版社授权,第一财经节选书中部分照片,以飨读者。
但有什么事情是数学家可以做得很好,而机器可能暂时还做不到的?广中平祐的回答是:“可变性”。他认为,正是灵活的、多维的可变性区分了人类与机器人。
影响至今不衰的所谓晋商、徽商、浙商、闽商、粤商、江右商、洞庭商、山东商、龙游商等资本雄厚的商帮,究其根源,最早都可以追溯到开中法所开创的全国性商业贸易网络。
从阿拉伯帝国崛起的公元7世纪到16世纪的几百年,相当于从我国盛唐时期一直到明嘉靖年间,伊斯兰商人们实际主宰了东西方之间的长距离国际贸易。
在一键购物时代,书店是否还有必要?当传统书籍式微,书店如何才能存活下去?杰夫·多伊奇的回答是——《总有好书店》。
无能、无助、困窘在日常生活中是缺陷,但在段子中却往往是灵感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