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以中国为代表的非经合组织国家和地区需求增长拉动,市场正在重新评估对全球石油供需基本面的预期。
当地时间2月13日,国际能源署(IEA)最新披露2月石油市场报告,将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从此前预测的105万桶/日上调至110万桶/日,高于2024年每天87万桶的石油需求增幅。IEA表示,中国将成为今年推动全球石油需求的最大增长极,与此同时,印度和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经合组织的需求量预计将在2024年小幅增长后结构性回调。
在供应方面,IEA预计受美国石油产量增加影响,2025年全球石油供应量有望增加约160万桶/日,产量增速超过2024年,但仍低于2023年每天200多万桶的增幅。
IEA强调,由于石油输出组织欧佩克+(OPEC+)对产量配额的遵守情况有所改善,将慢慢降低市场对今年石油供应过剩的预期。OPEC+至今已执行了两年多的减产政策,并将于今年4月开始逐步退出减产。但IEA估计,“为了保障石油市场稳定”,OPEC+难以大规模退出减产政策,预计今年OPEC+供应量将小幅增加14万桶/日,而非OPEC+产油国将引领140万桶/日的供应量增幅。
对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将有较强劲增长预期的还有OPEC,该组织在2月12日披露2月石油市场报告,预测2025年、2026年石油消费量均将增长140万桶/日,基本持平于其在1月的预测。而在2024年,该组织曾连续六次下调其对石油需求的增长预期。
OPEC指出,受工业、建筑、农业发展需求带动,非经合组织国家和地区今年将引领约130万桶/天的消费需求,主要由中国推动,此外还包括印度、中东和拉丁美洲等地。从产品看,受航空和公路交通需求支撑,航空煤油、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预计将推动石油消费增长。
而在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看来,由于美国和非OPEC国家石油产量增长高于先前预期、OPEC+今年4月开始增产以及全球石油需求仍然疲软,2025年全球石油市场供应过剩情况将更加严重。
EIA预测2025年全球石油产量将增长160万桶/天,之后到2026年放缓至100万桶/天;石油消费增长继续低于疫情前水平,预计2025年新增全球石油需求140万桶/天,2026年降至100万桶/天。“一旦OPEC+从今年4月开始增产,全球石油库存将开始增加,加上全球石油需求仍相对疲软,预计2025年下半年全球石油将累库90万桶/天。”
基于上述判断,EIA预计布伦特油价将从2025年一季度约77美元/桶降至12月的72美元/桶,2025年均价约74美元/桶,至2026年继续下跌至66美元/桶。
综合上述三大机构市场报告可以看出,中国等非经合组织国家和地区仍将是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引擎,但今年4月,OPEC+将以何等规模退出减产政策,供应量得以多大程度增长,仍是影响市场基本面的较大不确定因素。
此外,亦有行业人士提示,需关注美国贸易政策对今年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中金大宗商品分析师郭朝辉表示,美国对外加征关税及其余国家的反制举措对原油市场的短期影响可能表现在区域价差和贸易转向,对全球原油供应的实际影响有限。但是站在中长期视角,贸易摩擦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潜在拖累可能压制石油需求增长前景,或对市场情绪形成压制。
由于国内天然气产销量增加带动相关经营利润增长,中国石油成为“三桶油”中唯一实现一季度净利润增长的企业。
公司高层称,若国际油价续跌,对于公司来说或是较好的并购机会。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国际形势,以及技术专长和管理能力,寻求调整和优化油气资产组合的机会。
“对等关税”下,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受损在50万桶/日左右,2025年国际油价主流运行区间将下移至60-70美元/桶。
美国油气在中国进口油气总量中占比不高,中国对美油气进口没有依赖性,可在全球找到较多替代品,中国买家已在转向。
原油生产由降转增。3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1903万吨,同比增长3.5%,1—2月份为下降0.2%;日均产量61.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