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伍戈,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春节以来,电影票房、出行人数似显繁华,但旅游等人均消费却有所下行。大力提振消费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重点,但关键问题在于谁来“买单”。靠微观主体自己,还是外部政策补贴?谁将主导消费的最终趋势?
一、消费,如果自己买单?
经验表明,真正决定居民消费支出的是永久收入(permanent income),这不仅包括当期收入和未来预期,也包括过往的存量财富。其中,总需求政策主导短期收入不及预期,居民存量资产负债表状况也对消费产生或正或负的财富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其它金融市场更为成熟的经济体,我国居民最主要的存量资产仍是住房,占比超50%。因此,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财富效应,更多是由地产等相关资产主导。
二、消费,如果政策补贴?
除了居民自己“买单”之外,补贴也能促进消费短期抬升,但其实效取决于财政真实支持力度。与过往不同,本轮“以旧换新”的宏观环境是整体价格趋缓,微观主体存在等待降价而推迟消费的动机。“坚持过紧日子”也约束部分社团消费。
展望新年,随着财政赤字的扩张,针对民生消费的支出或将有所抬升,尤其是对“以旧换新”的特定品类消费产生积极脉冲影响。但综合考虑居民收入预期及存量资产负债表等状况,整体消费弹性依然温和,或仍将与名义GDP同步。
法案增加美国赤字和外债、相关税收政策条款也会对我国产生重要影响,值得密切关注和谨慎应对。
当地时间7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使其生效。
美元本轮跌势将持续多久?
美元信用遭遇多重撕裂,美国政府信用呈边际递减。
今年中央财政的国补资金总规模是3000亿元,通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来筹资。今年1月和4月已经分两批总计下达1620亿元国补资金给地方,7月份或是下一批额度下达重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