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记者会。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黄海华介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将于4月27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届时,仲裁法修订草案将提请本次会议二审。
2024年11月,仲裁法修订草案曾提请立法机关进行初次审议,会后仲裁法修订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并向社会征求意见,黄海华介绍,共收到524人提出的968条意见,另收到来信56封。同时,还将修订草案印发全国人大代表、基层立法联系点征求意见,共收到20位代表、18家基层立法联系点提出的1000余条意见建议。
黄海华指出,普遍认为,修订草案着眼于解决仲裁制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对推动我国仲裁事业发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仲裁公信力和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法律保障。有的社会公众、人大代表、立法联系点就增加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任期和换届的规定、规范仲裁员指定程序和完善仲裁员任职条件等提出了意见建议。
此次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拟主要修改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加强仲裁监督,提高仲裁公信力;二是完善仲裁委员会制度,优化担任仲裁员的条件;三是完善涉外仲裁制度,加强仲裁对外交流合作;四是完善法院支持仲裁的相关制度,明确仲裁委员会提交的当事人对财产、行为、证据的保全申请,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答一财: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三次审议稿增加规定,国家加强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持续提升传染病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的传染病监测、检验检测、诊断和救治、科学研究等能力和水平。
此次突破,改变了伦敦、巴黎、新加坡等传统仲裁地长期主导国际商事仲裁的局面,将极大提升全球对深圳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认可,有利于吸引更多中外企业到深圳投资。
中方已收到欧方上诉请求,将按照MPIA相关规则处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年,投资仲裁仍将是投资者维护权益的重要工具。
全国人大代表张巧良建议,仲裁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严格规范仲裁员的选任程序,强化法院对仲裁活动的司法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