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上海市奉贤区的格力高中国工厂如往常一样有条不紊地运行着。当首批媒体代表穿过智能门禁系统,步入这座首次对媒体开放的工厂时,他们看到的不仅是自动化生产线的高效运转,更是一家跨国企业深耕中国三十年交出的“本土化答卷”。
从1995年上海闵行第一家工厂起步,到如今构建起辐射全国的智能制造网络;从最初引进日本配方,到开发出扁桃仁效果植物奶结合武夷山大红袍茶液等专属中国的创新产品;格力高用三十年时间,完成了一场从“在中国生产”到“为中国创造”的深刻蜕变。
智造升级:毫米级精度的品质革命
在奉贤工厂的百奇生产线,AGV物流机器人沿着预定轨道无声穿梭,将原料精准送达工位。而在产品下线环节,AI视觉检测系统正在执行一场“毫米级的审判”,细微的形状不规则都逃不过它的“眼睛”。
目前,整座上海格力高工厂已全面部署数字化看板与产线能效管理系统,实现对产量、温度、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控。这一数据驱动体系覆盖了从原料入库、烘焙、包装冷却到出库全流程,不仅提高生产效率,也确保“美味与健康”的理念落地于每一个环节,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体验。
格力高中国 SCM本部总监西胁照夫表示,上海工厂作为格力高全球唯一专注中国市场的生产基地,进行深度本土化研发与生产。上海工厂在致力于不断扩大生产的情况下,积极实施CSR活动,全品类使用RSPO 、FSC认证,是全球工厂最早实现导入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工厂。
本土研发:“中国味”的进化论
本土化深度体现在格力高的研发体系的架构上。1999年,格力高在上海设立集团首个海外研发中心,2023年获评外资研发中心。
这种“在中国,为中国”的策略正收获市场回报:2024财年中国市场占格力高海外营收45%。全国31个销售据点持续深化本土化战略成果,并通过商超、电商、便利店、B2B平台等多渠道协同,实现覆盖全国核心城市与下沉市场的触达。
具体到本土化产品上,据西胁照夫介绍,这些年来,格力高针对中国消费者需求,成功开发了菜园小饼、百醇、大红袍茶味扁桃仁效果等面向当地市场的本土化产品,并且对于工场产品升级换代、开发新产品等进行技术指导。眼下,中国特色的产品已经反向输出海外。
作为中国特色品牌百醇,不仅在国内市场广受好评,更是在去年首次突破10亿大关,在中国市场的热销也带来了全球市场的关注,自2023年起,百醇也作为“出口品”远销新加坡、泰国等市场,广受精致女性喜爱。因此不断导入新流水线增加产能,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格力高的中国本土化不止于此。据格力高中国总经理兼商品开发研究所高级总监井冈俊之介绍,未来,企业将从多个层面继续增加投资深耕中国市场。第一, 新增生产线,布局更多元的产品品类,为更好适应中国市场的增长,持续加强生产能力生产效率的提升。第二, 持续消费者洞察,扩大销售网络,市场持续变化,现今又逐渐回归线下,格力高也将进一步加强线下渠道的拓展,从一二线城市逐步拓展至三四线城市,增加消费触点,希望格力高产品真正成为每位消费者身边的“健康美味”;第三, 提升AI布局,在生产品质之外,加强节能减排环保可持续领域AI的运用;第四,加强外部机构合作(比如学会、学校以及科研机构等)。
绿色基因:从工厂到供应链的可持续革命
当健康美味的产品赢得了消费者青睐,格力高同步将目光投向更深远的环境责任。格力高工厂不仅是智能制造中心,也是绿色转型的样板工厂。自2021年起,工厂屋顶铺设3000㎡光伏板,年发电约45.8万千瓦时,减碳约192吨;2023年进一步扩容1200㎡光伏板,预计年发电26.4万千瓦时,再减碳约111吨;工厂全面引入智能温控系统与废水循环系统,优化水电资源使用效率。
此外,格力高自2021年起推进RSPO认证棕榈油的全线切换,并于2023年率先实现100%产品使用可持续棕榈油并张贴RSPO标识。截至2024年底,企业在华累计使用RSPO认证原料近万吨,相当于为全球21个国家保护区提供生态贡献,并帮助产地减少近40%的温室气体排放。
包装环节的变革同样彻底。流水线上,印有FSC森林认证标志的包装盒鱼贯而出。截至目前,格力高累计采购FSC认证环保包装超5.5亿个。同时,企业积极推动无纸化办公,累计减少用纸超过330万张。绿色理念,正在从工厂辐射至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当这些细节通过媒体镜头传播,格力高正在重新定义食品企业的环境责任。
三十年深耕,格力高在中国市场实现了华丽蜕变。智造升级保障品质与信任,本土研发精准捕捉中国需求,绿色基因引领行业责任。这份以科技为驱动、以本土为核心、以可持续为底色的“中国答卷”,不仅带来了显著增长,更彰显了其秉持“Healthier Days, Wellbeing for Life”使命,持续投资、深耕中国未来的坚定决心。
格力高这场持续三十年的中国本土化实践昭示着:跨国企业的未来,在于将全球经验深植本地土壤,用科技赋能传统产业,让每个产品都承载对环境与健康的双重承诺。
格力高的奉贤工厂里,智造与绿色交织的乐章,才刚刚奏响序曲。
从农田到工厂、从民宿到碳市场、从影响“钱袋子”到助力“绿色转型”,杭州正积极推动“天气变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数字化技术正在改变电梯行业的生产制造流程。在通力昆山的生产车间内,大批的机器人正在进行电梯门板等大件的加工,整个过程完全由自动化软件控制。
“我回来以后,飞利浦卷起来了。公司在过去一年迎难而上,是打不死的小强的状态。”
近年来,医疗器械出海已经成为中国厂商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