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干活到陪伴,机器人开始押注情绪价值

第一财经 2025-08-07 14:44:14 听新闻

作者:乔心怡    责编:宁佳彦

要让情绪价值真正落地,机器人仍然要面临一系列工程与服务层面的现实问题。

机器人也开始贩卖情绪价值了。

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首次露面之后,第一财经记者在北京再一次见到了傅利叶发布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GR-3GR-3坐在沙发上,伸直单臂,摆出揽肩膀的状态和观众进行合影。

坐在沙发上的GR-3。图片来源:乔心怡

相比于其他正在卷硬件参数、卷运动控制的机器人,GR-3在外观设计和交互机制上有明显的差异性。第一财经记者在触摸GR-3之后了解到,目前GR-3的触摸感知主要集中在腹部和头部,当用户抚摸它的腹部和头部时,GR-3会利用自己的眼睛,也就是两块屏幕进行反馈,例如加快眼睛眨动的频率,或是呈现星星的瞳孔形状来表达喜爱。为了弱化机器人的机械感,GR-3通体呈现乳白的暖色调,运用了超跑级内饰材料包覆。

在交互性的外观设计上,和其他动辄高1.75米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不同,GR-3身高1.65米,和一个成年女性的个头相当,体重71千克,全身拥有55个自由度。傅利叶产品设计总监钟正杰介绍称,在外观的设计上,团队有意降低了机器人的身高来减少机器对人的压迫感,“GR-3的肩宽相对较窄,也是出于这个考虑。

在钟正杰介绍时,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GR-3会有一些拟人的小动作,比如晃动头部、轻微晃动身体或是眼神跟随,来表示自己正在聆听。钟正杰说,拟人态的互动,不仅仅在于语言交互的真实性,还有肢体动作的表现。比如在互动的时候,机器人是眼睛先转还是头先转?眼睛和头部的转速是多少,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探索这个,让它看上去更亲人一些。

软件层面,本次GR-3则是采用了快慢双路径的响应机制,当机器人接收到单一指令,如呼唤、抚摸时,能够触发快思考反馈。比如,GR-3在被人呼喊的时候会快速转头与用户对视,被抚摸时则轻轻晃动脑袋。当用户多次进行提问、触摸等单一指令时,GR-3则会启动慢思考,利用大模型的推理能力来理解用户的语义,结合交互历史进行适配反馈。

傅利叶创始人兼CEO顾捷透露,本次发布的GR-3有望在康复医院、社区等场景中应用,我们希望结合智能化评估与训练功能,进一步提升病患的康复效率。

不过,要让情绪价值真正落地,机器人还面临一系列工程与服务层面的现实问题。

另一位同样在康养场景有落地的机器人企业的高管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康养场景当中,机器人需要解决的工程细节多到难以想象。以电池续航这个老生常谈的行业问题为例,在与人密切交互的康养场景,机器人突然断电可能会导致极大的安全风险。机器人的四肢可能有十斤甚至更重,如果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在突然断电的情况下很有可能砸伤人类。

GR-3的电池系统采用了双电池热插拔架构,单次续航能力在3小时左右,这意味着机器人能够在不间断供电的情况下完成电池更换,降低冲击电流与电弧的风险,也能够减少突然断电所带来的损害。

想要让GR-3承担陪伴者辅助者的角色,还必须搭建起一整套围绕场景的服务闭环。上述企业高管向记者表示,以康复机构为例,机器人需要与患者的训练计划、医生的诊断系统以及护理流程实现接口联通,才能发挥交互功能之外的功能价值。根据傅利叶透露,当前傅利叶已经进入3000多家医院、300个智能康复港。

毕竟,在实际场景中,机器人押注情绪价值远远不够,能否为人形机器人找到一条区别于效率工具的新路,还需更具体的场景检验。除了情绪价值之外,我们仍然需要它承担一定的功能价值,这需要结合我们过往的场景数据和技术积累,针对不同的场景痛点进行服务设计。钟正杰说道。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