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气候变化威胁能源安全,如何应对和评估

第一财经 2025-08-09 16:33:42 听新闻

作者:马晨晨    责编:杨志

极端天气正对能源系统构成系统性威胁,包括风速减弱影响风电效率、高温干旱加剧供电紧张。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性前瞻性挑战,不仅关乎环境保护,更深刻影响能源安全、社会稳定及利益风险分配。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在近日举行的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目标(CDGs)2025年度夏季研讨会作出上述表示。

郑新业提出,在资源风险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与复杂性进一步加剧,尤其对欠发达地区而言,平衡绿色转型与持续发展更为艰难。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德亮在上述论坛中援引IPCC最新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明确事实”,当前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上升1.2℃,未来5年有极高概率突破1.5℃临界值。极端天气正对能源系统构成系统性威胁,包括风速减弱影响风电效率、高温干旱加剧供电紧张,而极端事件的“复合效应”更使能源安全风险倍增。

陈德亮以欧洲经验为例,提出能源系统需从“被动恢复”转向“主动转型”,通过技术创新提升韧性,例如水上太阳能电站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降低极端温度对发电效率的影响。同时,全球应以臭氧层保护成功案例为鉴,强化科学合作,推动气候数据共享与跨国能源网络协同,避免地缘政治分歧阻碍气候行动。

“极端气候对能源生产的负面影响显著,模型显示极端气候风险指数每上升1单位,总发电量将显著下降,其中风电受风速变化影响最大,火电、水电亦受极端温度和降水冲击。”对此,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总经理陈伟荣进一步提出四大应对策略:一是构建气候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完善跨区域应急物资调配;二是优化能源多元供给,推动风光水火协同;三是建立极端气候下电力市场应急机制;四是创新气候金融产品,如碳资产保险、绿色产业基金等,为能源韧性建设提供支撑。

此外,本次研讨会还发布了《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目标:从SDGs到CDGs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的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陈佳莹在研讨会上表示,回顾现有全球发展指标体系,人类发展指数(HDIs)聚焦健康、教育、收入三大维度,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虽然扩展至17项目标及200余项指标,但是存在显著局限,体现在目标间存在矛盾、数据缺失与更新滞后、对现实问题回应不足等方面。

针对“如何协调减贫、经济增长与气候行动”这一全球共性难题,报告提出综合发展目标(CDGs)新框架,强调“自下而上、实践驱动”原则,以“人的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为核心目标,涵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维度,旨在弥补现有指标体系不足,更精准反映各国发展实践。

九州大学特聘教授马奈木·俊介(Shunsuke Managi)表示,CDGs报告的创新性不仅体现在指标体系本身,更在于对现实政策问题的回应。xCDGs需进一步强化三方面内容:一是将自然资本纳入核心指标,关注可再生能源、气候变化等环境要素;二是增加空间维度分析,利用卫星数据等技术细化区域发展差异,如中国东西部差距研究;三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预测未来趋势,例如通过建模分析2100年可再生能源需求,为基础设施规划提供支撑。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