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白菜价”房源和财政困难频上热搜的北方小城鹤岗,近年来持续推动绿色转型,如今拥有了“公园里的家”这个新名片。
从煤城到绿都
鹤岗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1.5万平方公里版图上,绥滨、萝北两县与六区并耀,织就“哈尔滨3小时经济圈”黄金枢纽。
鹤岗和鸡西、双鸭山、七台河一起,是黑龙江省四大煤城。早在1914年,鹤岗兴华煤矿的第一声开山炮,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之路。这里,还孕育了“四地一摇篮”:国家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东北抗联的重要活动地、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奠基地、“北大荒精神”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人民电影事业的摇篮。
因煤而兴的资源城市,也渐渐因资源枯竭陷入困境,经历转型阵痛。百余年煤炭开采,给鹤岗留下了45.6平方公里的沉陷区、棚户区和废弃矿坑,生态破坏触目惊心。
站在欣虹湖公园清澈的河边,鹤岗人小郑说,十几年前在鹤岗不敢穿白衬衫,如今鹤岗到处都是公园,满眼都是绿色。
在工农区天水湖公园,工农区副区长赵红煜介绍说,这儿原来是一个拆迁空地,环境脏乱差,经过几年的绿化建设、水域改造,2024年改建为露营地,非常受周围的市民欢迎,最多的时候有400多顶帐篷。
截至2024年末,鹤岗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超过43%;建成区内共有公园23个,广场24个,口袋公园遍布城市的每一个空间。其中,由原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改造蜕变而成的公园、广场就达32个。
鹤岗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璐说:“我们将不断拓展绿色空间,完善生态功能,让‘公园里的家’这张名片更加亮丽。”
慕名而来的游客
8月上旬去过一次鹤岗的上海游客廖女士说,上海早晨稍微一走动就汗流浃背,鹤岗大中午走在街上一样凉快,打算过几年退休后夏天到鹤岗住一段时间,逛逛早市,公园里散散步,想想就很惬意。
15.59平方米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8.5%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舒适的气候,让鹤岗成为“首批国家级避暑旅游目的地”和“中国最佳山水旅游胜地”。
鹤岗市气象局局长杜海波介绍说,鹤岗30年夏天平均气温20.2℃,35度及以上的高温天平均只有0.5天。
慕名来避暑的游客中,甚至有人来了就不想走,一住半年。在鹤岗市向阳区北山公园房车营地,第一财经记者被几顶分工明确的帐篷吸引,一顶是卧室,一顶是餐厅,里面摆放着圆餐桌和多把餐椅,还有一顶敞开式帐篷下安放着沙发和茶几,旁边的车厢里则放满了各种调料和生活用的瓶瓶罐罐。帐篷的主人是65岁的铁路退休职工王先生,夫妻俩从附近的城市佳木斯开车过来,他说,去年已经在这里安营扎寨,从4月一直呆到10月才回家猫冬。
从辽宁锦州一路自驾北上的白先生路过鹤岗,也停下了脚步。他说,这里山好、水好、气候好,人也好,物价也便宜。问他打算在鹤岗呆多久,他说,没想好,住够了再说。
龙江三峡的壮阔、嘟噜河湿地的珍禽、原始红松林的静谧,以及“东方白鹳最北故乡”多张生态名片,再加上获批国家级避暑旅游目的地与蓬勃兴起的冰雪旅游项目双轮驱动,近几年推动鹤岗游客量激增近50%。鹤岗机场建成后将进一步破解交通瓶颈,全国游客能够更便捷地抵达,享受夏日的清凉。
为新鹤岗人提供条件
在产业转型与生态价值叠加效应下,鹤岗市打出“六优惠、六共享”政策组合拳,为新市民落户鹤岗提供舒适条件。
商品房销售面积从2019年的3.58万平方米升至2024年的14.7万平方米,2025年二季度同比再增37.1%;新建商品房均价五年间从3046元/平方米升至3860元/平方米。2019至2024年,鹤岗市二手房成交量由6953套增至16304套,增幅达134%,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
第一财经记者在鹤岗市中心一个中高档楼盘看到,该楼盘平均售价为5000元/平方米,好的楼层达到5500元/平方米。想换套大三居的鹤岗人汤女士说,170多平方米的房子也得90多万元,有点吃力。
数据显示,外地人购房规模也显著扩大,2019年购房1134套、占比16.31%,2024年升至5680套、占比34.05%,套数增长近4倍——每三套房屋交易中,就有一套为新鹤岗人所购。较低的生活成本叠加日益完善的公共服务,持续吸引“数字游民”与寻求高性价比生活的创业者扎根。
江西赣州姑娘罗燕花在鹤岗创业安家的故事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三年前,罗燕花踏上黑龙江鹤岗的土地,从街头摆摊起步,到如今在鹤岗市中心经营一家备受欢迎的江西风味馄饨店,罗燕花不仅在鹤岗购房安家,更亲身参与并见证了这座资源型城市近年来的转型发展与活力焕新。
多位专家建议,推进旅游业绿色发展,应全方位布局,以绿色发展为核心定位,统筹规划编制、空间布局和重大项目投资,推动文旅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正值格力高中国30周年这一节点,站在新30年的起点上,格力高中国将秉持不变的初心,凭借创新产品和始终如一的品质,与中国消费者一同迈向未来的30年。
7月30日,由中国天气网、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办,中国天气碳中和研究中心、汽车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承办的“2025气候行动生态伙伴大会”在中国气象局气象影视大楼成功举办。
从农田到工厂、从民宿到碳市场、从影响“钱袋子”到助力“绿色转型”,杭州正积极推动“天气变量”转化为“经济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