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晚间,阳光电源(300274.SZ)发布半年报称,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5.33亿元,同比增长40.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35亿元,同比增长55.97%。
值得一提的是,阳光电源今晚同步公告称,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以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记者梳理发现,截至今日收盘,阳光电源市值2127亿元,为光伏指数(884045)唯一市值超2000亿元的企业,市值是排名第二的隆基绿能近两倍。
储能系统是阳光电源目前的第一大收入来源。
2025年上半年,该产品的营收占比为40.89%,较去年25.20%的占比大幅增加。光伏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转换设备是公司的第二大收入来源,占比35.21%;新能源投资开发为公司的第三大收入来源,占比19.29%。上述三大业务板块合计贡献约95%的营收。
同时,储能系统也是阳光电源最赚钱的业务。上半年,该产品的毛利率为39.92%,毛利表现高于公司第二大业务(光伏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转换设备)和第三大业务(新能源投资开发)的35.74%和18.06%。
不同于光伏设备企业普遍存在的应收账款高企的困境,据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数据,截至本报告期末,阳光电源的应收账款较上年末减少0.79%,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重为23.23%。据现金流量表数据及企业分析,2025年上半年,因销售回款增加,阳光电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34亿元,同比增长231.91%。
不过,阳光电源也在第十章《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中警惕了应收账款周转风险、毛利率降低风险、新能源项目投资开发风险等风险。
据阳光电源介绍,公司销售规模持续增长,同时由于电站投资开发等业务存在项目金额大、回款周期长等特点,导致应收账款持续增加并存在一定的回款风险。
谈及应对措施,阳光电源表示,为防范回款风险,加速资金周转,公司制定了严格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逐步规范和减少赊销,并积极通过法律手段减少呆坏账风险。
新能源项目投资是公司第三大营收来源,该业务存在金额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阳光电源认为,136号文后新能源全面入市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收益模式从确定性转向不确定,市场化交易难度加大。
为应对上述潜在风险,该公司表示,会持续提升对电力交易的理解,遵循项目成熟度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慎重选择并网条件较好、电力需求大、消纳好、收益率高的优质项目,降低投资开发风险。
随着上半年光伏和储能板块的持续盈利,阳光电源对研发的投入也“并不吝啬”。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20.37亿元,同比增长37%,研发人员占比约40%。截至报告期末,该公司累计获得申请专利10541件,其中发明5690件、实用新型4142件、外观设计709件。
杠杆资金重仓股曝光 阳光电源居首
职业背债人不仅面临信用破产,还可能因共犯风险被追责;而银行若疏于审查,将推高不良率并招致监管重罚。
西藏珠峰正在推进的多个项目都需要大量资金。
供需失衡下,光伏产业链价格的下降是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业绩预亏的共因,但已有部分企业在二季度出现减亏或盈利。
上半年预计亏损100亿-12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