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工智能+”行动施工图发布,推动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

第一财经 2025-08-27 14:24:15 听新闻

作者:祝嫣然 ▪ 邹臻杰    责编:秦新安

《意见》聚焦产业、消费等重点领域,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指明了方向。

作为继“互联网+”之后国家推动技术革命和产业融合的又一战略部署,“人工智能+”行动迎来了顶层设计。

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下称《意见》)26日对外发布,部署了六大重点行动,即“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人工智能+”消费提质、“人工智能+”民生福祉、“人工智能+”治理能力、“人工智能+”全球合作。

国家发改委表示,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充分发挥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等优势,加强人工智能与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有助于拉动需求增长、加快动能转换、吸引全球对华投资,助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享人工智能发展红利。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分析,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既是对“互联网+”十年积淀的继承深化,更是面向全球智能化竞争新格局的主动突围,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从技术工具升级为重构生产要素、重塑产业范式、重组价值链条的核心引擎,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智能基座。

明确发展目标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自2015年《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实施以来,我国通过十年深耕“互联网+”行动,为“人工智能+”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79.7%,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已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覆盖41个工业大类的“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1.7万个,数字经济核心企业超457万家,构建了全球最丰富的应用场景库。

2024年,“人工智能+”行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周民分析,如果说“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通过打破信息孤岛,提升速度和效率,带来的是“量变”;那么“人工智能+”的本质则是“赋能”,通过应用渗透让机器具备自主分析和决策能力,引发各行业范式革命,带来的是“质变”。从“互联网+”向“人工智能+”转变,既是把握发展机遇的历史选择,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路径。

国家发改委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正从试验探索迈向价值创造阶段,引发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深刻变革。但仍存在对人工智能作用认识不一致、供需对接不畅、应用落地存在“最后一公里”障碍等突出问题,亟需加强战略引导和统筹指导。

《意见》明确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不断完善。

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部署六大行动

为实现上述目标,《意见》部署了六大重点行动。聚焦产业、消费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具体实施路径,突出让市场有方向、有信心、有体感、有加速度,为各方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指明了方向。

《意见》还以硬基础和软建设为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夯实“人工智能+”行动8大支撑。深刻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演进规律,结合内外部形势变化,围绕模型、数据、算力、应用、开源、人才、政策法规、安全8个方面,系统构建人工智能基础支撑体系。

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钟俊浩告诉第一财经,《意见》不但部署了“人工智能+”所覆盖的六大重点领域,明确了应用普及率、时间节点,也配备了八大基础支撑设施。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整体的发展速度又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将很快看到人工智能在重点领域的应用从“估值”转变为“产值”,让其真正赋能社会经济的变革与发展。

人工智能作为一项颠覆性创新技术,通过对消费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可成为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意见》提出实施“人工智能+”消费提质行动,在服务消费方面发展智能原生应用,提升生活服务个性化体验,加快培育范围更大、内容更丰富的智能服务新方式。在产品消费方面探索产品消费新业态,构建智能产品生态。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副主任徐彬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渗透应用,正在深刻重塑消费市场的形态与体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新产品竞相涌现,吸引越来越多消费者购买体验。智慧商圈、智慧街区、智慧门店、沉浸式体验空间等智能消费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服务场景创新和体验优化,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面,《意见》从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和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四个方面,提出一系列人工智能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钟俊浩对第一财经表示,和传统人工智能结合工业、农业、服务业有所不同的是,此次《意见》提出要将人工智能融入企业的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中去,这对于企业、产业的发展来讲会颠覆整体的行业规则,也会催生更多机会。

周民表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更加注重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充分调动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平台公司等各方主体积极性,通过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智能示范园区等方面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有效破解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未来,我国将在全球最大规模5G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下,持续夯实“智改数转网联”基础,形成“基建赋能—场景开放—全链升级”的中国特色路径。

人工智能不仅对人类认知边界、劳动能力、决策水平带来极大拓展,同样也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共享智能时代红利的殷切期望。

国家信息中心人工智能处副处长易成岐表示,《意见》还提出实施“人工智能+”民生福祉行动,加强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社会公众的工作质量、学习效率和生活品质,传递人文关怀、织密社会连接、实现智能向善,让更多人工智能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积极构建更有温度的智能社会。

易成岐认为,在推进“人工智能+”民生福祉的过程中,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以民众真实需求和面临现实问题为导向,加速构筑“人工智能+”民生福祉规模化应用先发优势。但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不确定性和未知性很强,应用风险和难度也高,应适当做好留白、建立容错机制,为调动全社会创造性、能动性留足空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