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正加速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养老服务需求爆发式增长,且日益趋向多元化、高品质化,这对养老金融体系的支撑能力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以金融之力破解养老服务痛点?如何以创新思维构建“老有所养、老有善养”的支撑体系?本次陆家嘴金融沙龙,将以“融合创新:引领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多位重磅嘉宾展开深入探讨,敬请期待!
主题演讲:以融合创新引领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郑廷强指出,中国正步入“长寿时代”,而养老面临“未备先老”的痛点:养老金储备与养老服务供给双重不足。破解之道在于用金融工具把“当下有钱”变成“未来持续有钱”,即以养老金融为依托,构建与生命等长的确定性现金流;应该积极推动养老金融产业的发展,支撑居民更好的退休后生活。个人需要关注专门用于养老的“专钱”、有保底和复利效应的“稳钱”、和长期现金流“长钱”,依托专业机构,尽早为养老做准备,早准备就是少花钱。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副行长童洁萍认为,在养老金融方面,银行首先是要打造“长者友好型银行”,以产品、渠道、服务、队伍、生态五维适老为底座;继而跳出金融单点,联手政府、产业、机构跨界融合,用再贷款、专属信贷、长者信用卡等创新工具,既输血银发产业又激活个人养老消费;最终把金融温度注入社区,共建乐龄生活圈,助力上海成为国际银发经济示范标杆。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副行长陈良运提出,养老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应围绕“三优”体系展开:打造优选产品、优选服务与优选平台,构建全渠道、全周期、全场景的养老财富管理。银行需从网点到线上具全面适老化升级,陪伴客户自青年储蓄、中年增值到银发享老;同时银行应当打造更加专业化的养老财富管理能力,在第一支柱养老保险方面为广大的中老年客群提供好参保基础的服务,在第二支柱企业年金方面打造差异化的增值服务,护航居民养老、享老。同时,应把养老宣教等非金融服务送进社区,贡献“民生温度”。
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养老金中心副总经理廖霏指出,养老金融当下仍困于“养老金不足、服务失衡、金融缺位”三大痛点,却也恰逢“国家有要求、市场有前景、人民有需要”的黄金窗口。破局之道在于需求端与供给侧双轮驱动:一方面建议与各类机构沟通合作,探索扩大企业年金制度普惠的渠道,快速做大第二支柱;另一方面依托银行的资源禀赋,为银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服务,比如“存房养老”服务,让不动产变活钱。
邹俪指出,信托因法律赋予的独立地位兼具安全性与灵活性:财产能够隔离风险,收益可以自议也可以他议,并可以通过股、债、贷多元配置,天然适配养老与传承。监管“新三分类”正引导信托向服务转型,国务院文件亦三提养老信托。实践中,个人可在信托设立“财富账户”一站式完成投资、养老支付及身后安排;有特殊障碍孩子的家庭养老、传承也可以通过信托来完成,同时,针对不动产的“以房养老”方式也正在探索中,比如将房产过户信托,用于家庭的养老和子女教育,也可以实现指定传承。
行业对话:以融合促创新:开辟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如何让养老服务惠及更广大的老年群体?怎样利用技术的力量为养老金融插上翅膀?在本期陆家嘴金融沙龙的圆桌讨论环节,嘉宾们围绕“以融合促创新:开辟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话题,着重探讨养老金融服务场景拓展、产品体系升级、科技赋能以及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等核心话题。
关于如何促进银发消费,童洁萍认为,应紧扣以旧换新、银发场景和文旅融合三大切口,把“衣、食、住、行、游、养、学”嵌入支付、融资与权益闭环;关于养老金融人才的话题,她希望将人才瓶颈变为驱动力:让养老金融规划师、社营服务师、产业顾问师扎根网点、分层培养,并以涵盖政策、产品等多方面的行业标准体系固化服务能力,真正把银发消费与养老金融做成有温度、可持续的事业。
关于养老金融体验的提升,陈良运认为银行要以“全流程、全渠道、全员”的“三全”理念升级养老体验,流程节点标准化、精细关怀;在保障老年群体金融安全方面,要同时把宣教、科技、产品三道防线织进服务,集中科普守好钱袋,利用大数据建模秒识异常交易,再配套低风险中长期专属金融产品,让老年客户既享便利又远离风险,真正感受安全、贴心、可持续的银发金融。
在建立多层次养老金融服务体系的话题上,廖霏指出,金融机构应把海量客户、万家网点和稳健风控三大优势转化为养老动能:前端用海量客户与物理网点做早科普、急答疑,成为百姓最信任的养老信息港;中端凭风控与产品创新穿越牛熊,为不同人群定制多元配置。在合作构建多元化养老供给体系方面,廖霏认为政府对养老三支柱的方向引导作用很重要,金融机构搭桥输血并持续金融创新,企业则以年金、个账等制度为员工兜底,政银企三方协同即可织密多层次、多渠道的养老资金供给网,让每个人老有稳钱、老有安心。
邹俪提出,信托业下一步应把“独立隔离”的优势做成快复制、低门槛的普惠工具:客户面从高净值扩展到大众,资产包希望可以从现金延伸到股权、房产、知识产权,也要推动应用场景多元化,同时用更买方视角的资产配置守住稳健收益。在解决未来发展痛点的话题上,她认为供给端需积累案例、提炼标准、补齐制度;需求端则借金融机构与街道、民政、残联等广域连接,把复杂法律语言翻译成群众容易理解的表达,前台极简、后台智能,让老年人“一眼看懂、一键信任”,真正把信托嵌入千家万户的养老与传承。
养老金融关乎每一个人的晚年幸福,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从专家们的精彩分享中可以看到,融合创新正让养老金融从“单一服务”向“多元生态”跨越,从“部分覆盖”向“全面适配”升级。相信在各方合力下,养老金融必将在守护老年群体幸福晚年、服务国家养老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支撑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力量。
“陆家嘴金融沙龙”由上海市委金融办、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指导,“陆家嘴金融沙龙”秘书处主办,第一财经、财联社提供媒体支持。系列活动将持续输出金融改革“浦东智慧”,深度赋能浦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迈向新高度。
本场沙龙详细内容,敬请关注第一财经频道8月30日21:00、8月31日13:20播出的电视节目:《融合创新:引领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国家医保目录首次增设 “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正式启动“双目录”机制。这一重大改革对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医药产业生态创新和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等,都将产生深远影响。那么,未来医保与商保应如何有效协同,在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兼顾公平与效率,切实提升创新药械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为大众健康筑起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防线?本期的陆家嘴金融沙龙,商业保险从业者、保险研究者、创新药企业代表等重磅嘉宾,将共同探讨“医保+商保:共同促健康、惠民生”。
做产业的深度参与者。
探讨如何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的巨大潜力。
攀登科技创新的高峰,不仅需要技术研发的硬实力,更离不开“耐心资本”的长期浇灌与坚定陪伴。如何让资本更精准、更持久地赋能这一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上海,一座航运之城。连续六年稳居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第三位,上海港集装箱年吞吐量已突破5000万标箱,连续十五年摘得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桂冠。上海的高端航运金融服务,如何将金融资源与航运实体深度融合,助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航运金融生态体系?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提升国际话语权,加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能级双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