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有料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电视精编版】低利率环境下的长期主义——金融机构如何适应新经济周期挑战丨“陆家嘴金融沙龙”第二十八期

第一财经 2025-09-27 21:16:00 听新闻

作者:第一财经    责编:杨恺宁

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深刻变革。欧美主要经济体出现明显降息迹象,而我国近几年来利率中枢也在持续下行。这一变化对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资管机构等各类金融机构的传统盈利模式、资产配置和业务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净息差收窄、信贷利润压缩、“利差损”风险加剧、高收益资产稀缺等问题日益凸显。面对挑战,金融机构该如何转型创新?如何构建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本期“陆家嘴金融沙龙”的主题是《低利率环境下的长期主义——金融机构如何适应新经济周期挑战》。沙龙邀请了金融行业多位专家,深度探讨低利率环境的成因与趋势、金融机构战略重构、风险防控、业务创新等核心话题,为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敬请关注!
【电视精编版】低利率环境下的长期主义——金融机构如何适应新经济周期挑战丨“陆家嘴金融沙龙”第二十八期

低利率环境下的长期主义——金融机构如何适应新经济周期挑战丨陆家嘴金融沙龙

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深刻变革。欧美主要经济体出现明显降息迹象,而我国近几年来利率中枢也在持续下行。这一变化对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资管机构等各类金融机构的传统盈利模式、资产配置和业务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净息差收窄、信贷利润压缩、“利差损”风险加剧、高收益资产稀缺等问题日益凸显。面对挑战,金融机构该如何转型创新?如何构建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本期“陆家嘴金融沙龙”的主题是《低利率环境下的长期主义——金融机构如何适应新经济周期挑战》。沙龙邀请了金融行业多位专家,深度探讨低利率环境的成因与趋势、金融机构战略重构、风险防控、业务创新等核心话题,为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敬请关注!

 

主题演讲:

低利率环境下的长期主义——金融机构如何适应新经济周期挑战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殷剑峰提出,如果非金融部门不愿意负债,金融部门就会有资产荒,利率就会不断下行。到现在大型国有银行和城商行的净息差已经掉到了1.4%左右,股份制银行稍微好一点,大概是1.5%,一般认为净息差到1.5%,对银行的生存构成很大的挑战。

从中长期看,人口、投资回报率及通胀率等因素推动中国进入低利率时代。低利率时代的生存之道包括:兼并重组、提升中间业务和拓展国际业务。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将成为低利率时代金融体系的新形态。低利率时代的九大趋势预测是:制造业岗位消失、持久总需求不足、黄金价格维持高位、美股看跌、A股估值修复、核心城市小户型住宅价格及租金坚挺、养老金融发展、科技金融发展、数字金融发展。

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固收投资官 邹维娜认为,海外经验显示,在低利率环境下,债券资产整体占优,有投资机会。当债券的票息下行到一定程度之后,投资者有更高的回报期望的时候,会提高自己的风险偏好,配置一部分权益类资产,推动了固收+基金的发展。低利率加低通胀将使得股债之间的相关性为负,这将导致资产配置更有价值。此外,在低利率时代,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机会,一方面是来自于高股息的类固收资产,另外一方面是来自产业趋势的投资机会。

固收+基金要承担正确的风险以实现超额收益,同时还要不断地管理风险,实现风险可控。固收+基金要根据投资者不同风险偏好提供针对性产品。有的投资者风险偏好高一些,可以给他把权益资产比例配得高一些,提供中高波的产品;有的投资者风险偏好低一些,就可以给他提供低波的固收+产品。

三菱日联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环球金融市场部总经理 黄雷鸣表示,低利率时代日本经验:通过增持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同时购买高息外币产品来提升短期收益;中期建立稳健的风险管理机制,平衡收益和风险,避免不对称风险;在收益和风险两个维度下,侧重收益则面临风险,重视风险则收益就无法兼顾,两者的平衡最为安全,但又令金融机构的业务显得平庸,因此,银行需要制定长期战略,长期实施贯彻多元化和国际化战略,提升韧性,对抗利率周期变化。一方面实现分散,享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周期变化带来的益处,另一方面通过银行、证券、信托、资管等多元化的业务,结合商行在资产负债表上的优势和投行在轻资产业务上的能力,使得收益能够减少对利率周期变化的敏感度。

日本近30年的经历给中国贡献了不少的教训,这些教训都指向一个课题:银行在低利率时代提升的风险偏好,如何在周期转向的环境下全身而退,避免遭受不对称的风险。

上海申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一翔强调,融资租赁行业是我国金融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大融资+融物特征进行差异化竞争是低利率时代融资租赁行业的生存之道。以融物为例,企业设备对于融资租赁公司来说是租赁物,租赁期内租赁物的所有权归租赁公司所有,但对于银行来说,企业设备只是抵押权。假如借款人出现了资不抵债进行破产清算,租赁物的物权是不纳入破产清算的,融资租赁公司可以提前取回,自己处理。但对银行来说,抵押权必须纳入破产清算,能拿回来两、三成已是谢天谢地了。这就决定了银行在考虑做不做业务的时候,只能考虑借款人自身的信用。而融资租赁公司除了会考量借款人主体信用之外,还有相当的比重放在租赁物本身,就是设备的变现能力、价值高低和二手市场行情等因素。

融资租赁行业具备融资+融物的独特优势,能做其他金融业态不能做、不想做、不敢做的新业务。我国的新能源电站产业、风电、光伏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启动了,但当时这个产业非常新,只有融资租赁公司敢做。毫不夸张地说,我国的新能源产业是在融资租赁公司的支持下逐步发展壮大的。

复星保德信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研究与配置中心负责人 李汇东指出,从中长期的视角来看,预计中国十年期的国债将在1.5%-2.5%的区间内进行震荡,核心是关注经济基本面的复苏。而从近期市场短期来看,由于基本面和资金面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扭转,因此预计十年期国债将在1.65%-1.85%之间进行波动,当前市场也显示出了显著的股债跷跷板的效应,如果股市持续走强的话,债市的资金可能会分流,由此有可能会引起债市一定的承压。

低利率时代海外寿险行业经验:应对利差损必须是资产负债要联动,负债端是核心,要果断地调整产品结构,下调产品的预定利率,提升死差益和费差益的贡献,而资产端则是关键,要增配权益类的资产,同时拉长固收资产的久期,并且借助金融衍生工具管理利率风险。

低利率时代寿险公司策略包括:开拓创新,拓展多元收益能力、降低投资组合对利率的敏感程度等等。

 

行业对话:低利率时代的金融创新与转型

在低利率环境下金融机构如何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发展?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之间如何实现协同?金融科技又将如何为长期主义战略赋能?在本期陆家嘴金融沙龙的圆桌环节,嘉宾们围绕“低利率时代的金融创新与转型”的主题,展开对话,聚焦金融机构战略转型方向、风控策略调整、金融科技赋能、跨行业协同发展等核心话题进行全方位探讨,分享了海外经验和中国智慧。

邹维娜分享了低利率时代债券资产具备的长期配置价值,尤其是在固收+基金里面“+”的部分,就是股票类的资产,在低利率环境下的结构性机会是比较确定的。尤其是在我国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大的政策背景之下,看好以AI为代表的科技成长行业里的好的投资标的。此外,投资需要从两个角度管理好风险:第一,要明确风险的性价比,选择比较划算的风险承担。第二,要明确所承担的风险可能带来资产永久性损失的概率有多大。权益资产的波动性比债券大,要基于投资价值的分析,左侧布局,及时兑现收益,而不是跟着市场追涨杀跌。要有绝对收益的理念和出发点,要尽量赚到钱,而不是跟别人比是否赚得更多。

黄雷鸣从历史经验的角度,分享了低利率时代日资商业银行如何“以价补量”并发展非息业务的细节。他认为,低利率时代 “以量补价”的前提是有信用风险管理的成本没有同比例地增长。比如买美国信用类的产品,如果不跟上信用管理的手段更新的话,银行面临的价格跟欧美金融机构相比会非常不利。此外,商业银行是受到监管最严的金融机构,配套的制度,配套的监控,配套的系统建设都是成本。而包括财富管理,券商业务,个人信用卡的业务,租赁业务等等,这些非息收入的也牵扯到了资金、成本、人力投入,所以银行不能等到低利率环境来临采取去做这些投入,而是要在赚钱的时候就要想不赚钱的时候该怎么办。

高一翔分享了融资租赁行业差异化竞争的三个方向:一是发挥融资租赁的业态和产品自身的特点来寻找差异化;二是要发挥每家融资租赁公司自身的天然禀赋,因为融资租赁公司所在的集团大都具有特定的产业背景,这就决定了不同的融资租赁公司具备不同的行业背景,比如上海申能集团旗下的融资租赁公司所在的集团属于能源行业,因此这家公司对电力、燃气就会比其他的金融机构有更多的了解,对风险的把控能力更强,从而能够更敢做;三是融资租赁公司要加大同业协作并增强与银行之间的互利互惠,相互合作。

李汇东分享了日本德国和美国寿险行业在低利率时代的不同经验:日本寿险公司及日本监管果断地下调了预定利率,并快速进行调整;德国通过制度性的方式建立一个利率风险缓释的手段。美国寿险公司推出了变额年金、指数年金等产品。他认为,中国的寿险行业应该构建一个多层次、动态调整的机制,博采众长之后,既解决目前面对的利率风险的问题,另外一方面更关键的还是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客户的获得感,最终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方案。中国寿险公司要坚持长期主义,要前瞻布局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芯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的企业和行业,这些行业创造出来的长期价值才是这个社会突破低利率时代最根本的手段。

“陆家嘴金融沙龙”由上海市委金融办、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指导,“陆家嘴金融沙龙”秘书处主办,第一财经、财联社提供媒体支持。系列活动将持续输出金融改革“浦东智慧”,深度赋能浦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迈向新高度。

更多详细内容,敬请关注电视节目播出:第一财经频道9月27日21:00;9月28日13:20《低利率环境下的长期主义——金融机构如何适应新经济周期挑战》。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电视精编版】十五五规划 外资眼中的投资机遇丨“陆家嘴金融沙龙”第三十三期

随着“十五五”规划蓝图徐徐展开,中国在应对外部挑战、激发内需潜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政策路径进一步清晰,为外资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关注焦点与投资机遇。全球资本如何看待“美国例外论”退潮背景下的中国投资新机遇?外资机构如何通过QDLP、MRF等跨境渠道发挥“资本桥梁”作用?港股与A股在市场功能、融资机制与估值体系上如何实现良性联动与互补?“十五五”规划背景下,外资机构如何看待中国在科技创新、绿色转型、产业升级与金融制度型开放中的投资机会?本次陆家嘴金融沙龙以“十五五规划 外资眼中的投资机遇”为主题,邀请多位重磅嘉宾展开深入探讨,敬请期待!

26 11-05 22:44

碰撞FT账户创新思路,陆家嘴金融沙龙第34期圆桌对话洞见纷呈

围绕FT账户的政策效应、市场应用、风险防控以及未来发展等核心话题,嘉宾们各抒己见。

36 11-05 21:30

【电视精编版】租赁赋能航空产业生态创新丨“陆家嘴金融沙龙”第三十二期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核心的飞机租赁市场之一。而上海浦东依托中国商飞的“一总部三中心”布局,以及国产大飞机交付运营的契机,迎来了打造飞机资产管理中心的重大机遇。但与此同时,航空产业也面临机队更新、运力调配、成本控制与可持续发展的多重挑战。航空租赁如何从规模增长转向资产管理价值挖掘?如何进一步强化上海在国际航空金融版图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本次陆家嘴金融沙龙,将以“租赁赋能航空产业生态创新”为主题,邀请多位重磅嘉宾展开深入探讨,敬请期待!

57 11-05 17:56

FT账户如何推动区域经济向高能级发展?陆家嘴金融沙龙第34期即将展开思想交锋

五位嘉宾将围绕FT账户的政策效应、市场应用、风险防控、未来发展等核心话题进行全方位探讨。

33 10-30 22:29

“陆家嘴金融沙龙”第32期精彩落幕 租赁公司助力航空业应对四大挑战

本次沙龙主题为“租赁赋能航空产业生态创新”。

36 10-28 18:14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