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作了《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下称《报告》),其中一大重点是部署下一步财政重点工作。
据新华社报道,《报告》明确下一步要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蓝佛安表示,下一步压实预算执行责任链条,将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保障资金安全有机结合起来,推动资金和政策尽快落地见效。
观察积极财政政策落地的一个核心指标,是财政支出规模及增速。
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前7个月,广义财政支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约21.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9.3%。这一增速明显高于广义财政收入增速(约0%),也高于上半年经济增速(5.3%),体现了财政支出保持一定力度,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
而下一步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意味着财政支出进度将加快,以增加民生、科技、重大项目等资金投入,刺激经济总需求,推动经济平稳增长。
在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的当下,今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一大重要原因是政府加快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为财政支出提供资金保障。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政府债券净融资8.9万亿元,同比多4.88万亿元。
蓝佛安表示,下一步积极发挥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作用,加强财政与金融协同配合,将更多公共服务纳入投资支持范围,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发展。
根据财政部及机构数据,今年前8个月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约3.3万亿元,同比增长27%,占全年拟发行新增专项债总额(4.4万亿元)比重约75%。其中约2.3万亿元新增专项债资金投入项目建设,重点投向市政和产业园、交通、土地储备、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会事业等领域。
蓝佛安提出,下一步继续实施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落实落细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激发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潜力。
8月份财政部等多部门发布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这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两项贴息政策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降低相关居民消费和服务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成本,从而激发消费潜力稳经济。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也已实施。
根据《报告》,下一步还将重点做好以下财政重点工作:全力支持稳就业稳外贸;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不断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和水平;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
支持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物流、环境基础设施、教育、文旅、医疗、住宅老旧电梯、电子信息、设施农业、粮油加工、安全生产、回收循环利用等领域约8400个项目,带动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
专家认为,“适时加力”的时机和力度主要取决于下半年关税战对出口的影响程度、房地产止跌情况等,可以尝试的政策工具依然较多
下一步将加快发行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上半年财政运行总体平稳,财政支出更加给力,推动经济平稳运行。
财政部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测算确定了各地区2025年资金规模,并下达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690亿元,剩余资金将在10月份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