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9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研究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
会议指出,要着眼于为出海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统筹法律、金融、物流等领域服务资源,丰富服务产品,构建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打造出海综合服务港,推动在重点国家建立海外综合服务站,增强商协会服务功能,培育一批跨境服务能力强的专业服务机构。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王雪坤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的工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强海外法律、金融、物流等海外综合服务。因此,国务院常务会专题研究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
企业需要高质量海外综合服务
近年来,中国企业“出海”需求正日益显著。
王雪坤表示,近年来,我国对外经贸合作稳步发展,货物贸易已经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成为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已经达到3.1万亿美元,连续8年也稳居全球前3名。在境外设立的企业已经有5.2万家,遍布了190个国家和地区。
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本月联合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2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9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4%,连续13年位列全球流量前三。这一数字占全球投资流量的11.9%,较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连续九年占全球份额超过一成。
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等七大行业商会首次联合发布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活跃度指数也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意愿总体高度活跃。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对第一财经称,近年来,面对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上升的外部环境,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各领域仍平稳有序发展。
威达信集团亚洲区首席商务官柯灵芸(Joan Collar)近期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企业的出海意愿强烈。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不仅着眼于品牌国际化,更致力于提升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它们普遍认为,出海与国际化是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中国在多个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包括半导体、汽车制造、新能源以及生物科技和生物燃料等行业,均拥有显著优势,能够为全球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
在此背景下,王雪坤称:“当前全球经济艰难复苏,产业竞争不断加剧,贸易投资壁垒也越来越多。这一大环境下,企业出海面临的不确定、难预料的因素明显增加,所以企业对高质量的海外综合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海外综合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将有效引领企业积极稳妥地开展海外市场,推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走深走实,对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意义。”他称。
为出海企业提供境内外服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在稳定对外贸易发展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融资、结算、外汇等金融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强化企业境外参展办展支持。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完善跨境寄递物流体系,加强海外仓建设。拓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功能,发展中间品贸易,开拓多元化市场。
据商务部消息,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今年发表的署名文章《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表示,将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引导产业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拓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功能,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促进投资合作。
王雪坤介绍,海外综合服务体系是由中央政府部门、地方政府、驻外使领馆、全国性行业组织、海外商协会和专业服务机构等多方主体统筹协调,联动发力,为出海的企业提供境内境外服务的综合性服务体系。
“这一综合性服务体系主要的内容包括完善公共的海外服务平台,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产品,优化法律、财会、咨询等专业服务,完善境外的商协会服务,建设海外的综合服务站等等措施。”王雪坤称。
中国企业不仅可以灵活、高效承接海外订单,已经有越来越多企业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同时,逐步实现从贸易型企业成长为对外投资的跨国企业,是中国经济进一步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和鲜明表征。
截至6月24号,共有22个地区开展了225场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参与的外贸企业和采购商超过了1.9万家,成交额248亿人民币。
近年来,跨国并购成为众多国内企业出海的主要策略,但是,出海企业面临并购前期风险、并购后期资源整合和国企资产流失等诸多挑战。
双方将进一步发挥好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继续保持沟通对话,不断增进共识、减少误解、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行稳致远。
深入理解各司法管辖区在立法变动、财税规则、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合规要素,成为企业构建韧性组织、规避经营风险的关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