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7.3%和8.3%。战新产业领域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AI+”专项行动累计布局应用场景超过800个,数字化转型行动打造了智能工厂1854个。中央企业累计上交税费超过10万亿元,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股权1.2万亿元。
9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资委发布了“十四五”央企成绩单。
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发布会上表示,这五年,是国资央企功能提档、价值跃升、战略支撑作用更好发挥的五年,是发展提质、改革增效、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塑造的五年,是党建引领、监管护航、企业面貌为之一新的五年。
持续布局新领域新赛道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央企业实现布局结构优化的必选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十四五”期间,国资央企把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作为一项牵引性的、全局性的工作,深入实施中央企业产业焕新、未来产业启航、“AI+”等专项行动,持续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布局。
中央企业聚焦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结合企业资源禀赋,进行系统化布局,逐步积厚成势。“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累计投资达到8.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有了大幅提升,在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人形机器人、超导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也实现了突破,在工业母机、新材料等领域的托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总体上呈现出“梯次拓展、合力并进”产业发展新格局。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投入,有效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的收入均超过万亿元,中央企业新能源累计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占全国的一半,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占全国比例超20%,新动能新优势在加快塑造。
国资委副主任李镇表示,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布局,企业发展模式也受到深刻影响。比如,中央企业扎实开展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以新兴产业为重点,发布供需清单近万项,有效促进供需对接,形成了产业合作的新模式。不少中央企业都设立了创投基金,目前总规模已接近千亿元,这些基金聚焦科技属性、技术价值、新兴领域,积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形成了产融结合的新模式。
李镇强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久久为功。将以高质量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为契机,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趋、央企所能,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不断提升工作质效,加快打造一批引领未来竞争的新兴支柱产业,进一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大力推动重组整合
“十四五”以来,国资委接续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布局结构不断优化,6组10家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9家新的中央企业组建成立,邮轮运营等领域的专业化整合扎实开展,有效提高了国有资本的配置和运行效率。
李镇介绍,着力增强国有经济战略功能,在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方面取得了新成效。目前,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等领域的营业收入占比超过70%。进一步完善主责主业动态管理制度,重新核定了30家中央企业主业,加快清理退出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目前中央企业主业投资占比和从事主业的子企业数量占比均超过90%。
此外,国资委坚持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监管,全面实施“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先后出台26个具有针对性的行业考核实施方案,2025年对中央企业考核的个性化指标占比达到76%以上。持续加强出资人监管,加快构建“上下贯通、实时在线、自动预警”的智能化、穿透式监管系统,做到产权、资金、债务、薪酬、采购、贸易等工作全覆盖,努力实现“经营行为可视、资金流动可溯、重大风险可控”,取得了积极进展。
近一段时间,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动作频频,领域和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李镇介绍,“十四五”期间,国资央企大力推进布局优化结构调整,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以市场化方式重组了6组10家企业,新组建、设立了9家中央企业。具体来看,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实施重组整合。以服务战略大局、维护国家安全为鲜明导向,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加快推进重组整合,进一步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战略支撑托底能力。比如,着眼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卫星互联网,组建了中国星网;加快战略性矿产资源领域的有效整合融合,切实提升了供应保障能力。
二是围绕增强产业协同实施重组整合。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为目标,既推动同类型业务的横向联合,又加强上下游业务的纵向整合,有力推进解决重复投资、资源分散等问题,形成了“1+1>2”的效果。比如,鞍钢集团重组本钢集团,既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形成了“南宝武、北鞍钢”的发展格局,又发挥了区域引领带动作用。
三是围绕优化公共服务实施重组整合。以提供质优、价低的公共服务为价值取向,加强相关领域的资源整合融合,更好发挥国有经济的公益性、保障性作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去年组建成立了中国资环集团,这家企业着力于打造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将有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
李镇表示,下一步,将着眼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以系统性思维、前瞻性谋划、创新性举措,大力推动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不断提升国有资本的配置和运营效率,放大国有经济的整体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