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电量连续两月突破万亿千瓦时,新经济增长点涌现

第一财经 2025-09-24 10:24:51 听新闻

作者:祝嫣然    责编:秦新安

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光伏产业制造用电量都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

继7月全社会用电量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后,8月用电量再度创下新高,连续两个月突破万亿。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101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其中全国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5%,是今年以来月度最高增速。1-8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687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智部副主任蒋德斌分析,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规模的高企,一方面与夏季高温天气直接相关。另一方面,在国家“两新”“两重”以及“反内卷”稳工业增长等一系列政策拉动下,宏观经济保持回暖态势,各行业产能持续释放。

今年夏季我国电力负荷不断创新高,但电力基本保持平稳运行,充分反映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与韧性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24日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十五五”是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决胜期,在全国能源电力消费总量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情况下,保安全、促转型任务艰巨,要持续扩大新能源供给,稳步提升新能源电量占比,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消纳,加快推动第二、第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新经济增长点涌现

刚刚过去迎峰度夏,全国经历了大范围高温、暴雨洪涝和台风等极端自然天气,同时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对能源保供提出更高要求。7月,我国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这1万亿相当于日本全年的用电量总和。

蒋德斌表示,全社会用电量规模的高企,首先与夏季高温天气相关。今年7-8月,多轮高温过境我国,高温高湿天气来得早、持续久。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数据,今夏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在持续高温高湿天气影响下,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快速攀升,全国大部分地区负荷屡创新高,7月当月,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多次创新高。

用电量创新高也折射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用电量保持较快增长。8月当月,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7%,较去年同期提高5.1个百分点,其中畜牧业、渔业用电量增速领先,分别达到12.3%和10.9%。

第二产业用电量持续回升。1-8月,第二产业用电量433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8月当月,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0%,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8月全国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5%,为今年以来最高,其中,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等原材料行业用电量复苏势头明显,合计用电量同比增长4.2%,比7月提高3.7个百分点;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体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合计用电量同比增长9.1%,增速高于同期制造业平均增长水平约4.6个百分点。

蒋德斌分析,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光伏产业制造用电量都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显示出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用电量向上攀升。

第三产业用电量延续快速增长势头。1-8月,第三产业用电量132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7%;8月当月,尽管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速环比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较快增长,增速为7.2%。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月度用电量过万亿千瓦时,从规模上体现了我国大存量、大增量的电力增长特征。从更深层次看,这强有力地印证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和韧性。未来,随着电能替代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用电量必然还将创新高。

中电联表示,考虑到三季度高温因素及上年四季度基数偏低因素,预计今年下半年用电量增速高于上半年。继续确保电力平稳运行仍是重中之重。

增强能源保供能力

在全国大部分省份负荷屡创新高、各地保供高压力情况下,能够实现万亿用电量的保供工作,是对我国电力系统调控体系、资源统筹能力和不同地理空间层面的源网荷储协同能力的重大考验。

王宏志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总体看,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与韧性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具体体现在“三个强”:自主保障能力强,运行调节能力强,应急支撑能力强。

“十四五”以来,国内能源生产加力提速,实现了消费增量90%以上由国内自主保障。特别是新能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两个“50%”: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的近50%,推动非化石能源供应总量增长近50%。我国能源自主供应的“基本盘”更加稳固、“含绿量”不断提升。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和保供稳价机制,能源储备能力稳步提升,油气“全国一张网”加快形成,大电网资源配置和调节作用充分发挥,建成一批省间电力互济工程和支撑性调节性电源,电力用户响应能力逐步释放。布局建设国家级电力应急支撑体系,建成川渝藏、南方、华北、华东4个区域电力应急基地,着力提升煤炭、油气应急保障能力,能源电力系统长期保持稳定可靠运行,全国范围内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

林伯强认为,面对未来用电需求持续增长的必然趋势,如何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情况下,保障电网的规划、调度与实时平衡能力,是未来电力系统面临的核心挑战。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特征,其大规模并网对系统调节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同时,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快速增长、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对电力供应的可靠性与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均对电网稳定构成新的挑战。

林伯强建议,“十五五”规划前瞻布局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支撑风电、光伏发电等不稳定的新能源持续大规模发展。重点解决新能源电力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保障电网稳定可靠运行。统筹考虑多元负荷增长,提前评估和应对电动汽车大规模普及等对电网带来的潜在冲击。还应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需求侧调节中的作用,激励用户积极参与需求响应。同时,引导用户形成节能高效的用电行为,提升能效管理水平,共同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