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泉州老城区里的簪花店挤满了前来体验“赵丽颖同款”的女孩,她们将头发梳高盘起,戴上插满绢花的花围,再穿上仿古服装,在老街上留下古色古香的身影。
2023年,因为知名演员赵丽颖一组头戴蟳埔女“簪花围”的照片,泉州古村蟳埔一夜间火了,为她梳头簪花的“晴天姐姐”黄丽泳也登上了热搜,“人生第一次上头条”。
当时,这位蟳埔女习俗非遗传承人受邀参与一期时尚杂志的拍摄,为赵丽颖设计一款簪花。“她看到我插着花,一直远远地朝我笑”,黄丽泳向她介绍了簪花围的历史,也说起家乡的故事,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就做最传统的款式。“这一头簪花带着蟳埔的文化火出圈,给我们带来的是希望和美好,所以我给这个作品取名‘希望’。”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最困苦的时期,在湿冷的滩涂上敲着海蛎,蟳埔村的女性也没有放弃唯一一抹亮色——她们按照传统习俗梳起长发,以骨髻、鱼梳、发簪固定,将一圈圈鲜花簪在发间。黄丽泳的奶奶告诉她:蟳埔女头上五颜六色的花,代表的就是我们人生的色彩。
簪花围大火后,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专程来到村里,找黄丽泳体验蟳埔女的传统装扮——大裾衫、阔脚裤、簪花围。这种“非遗+文旅”的新模式还拉动了经济发展,村里开起了200多家簪花店,旅拍一条龙火热,每天都会涌进2万余人次,村里的奶奶、阿姨都成了镜头里的传统文化代言人。
今年,欧莱雅中国“美丽事业,美好人生”美妆公益培训项目落地泉州,开设美妆×簪花非遗班级,将美业技能与非遗文化、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既传承非遗技艺,又为当地女性提供契合文旅市场需求的技能。9月11日,一场簪花结业大秀见证了约40名学员的高光时刻。与此同时,该项目将黄丽泳创立的“晴天姐姐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升级为泉州首家“美丽驿站”并揭牌。
黄丽泳给自己取名“晴天”,它的小店也叫这个名字。“渔民需要的是晴天,人的心灵也需要晴天,只有晴天才会看到光明。”她说,从苦难中走过来的蟳埔女从不放弃,“再苦再累,只要头上有花,日子就不会太苦”。
“头上花园”
蟳埔位于泉州湾的晋江出海口北岸,曾是古刺桐港辖区,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后,这里便是商船聚集之地,至今保留着独具特色的渔村风貌,比如用大蚵壳建成的传统民居蚵壳厝,以及用素馨花、含笑花等制成的头饰簪花围。
2008年,包含簪花围在内的“蟳埔女习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但随着近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生活变得快节奏,村里的阿姨、奶奶也不再梳头簪花了。“我印象很深,当时妈妈要剪掉头发,外婆就拿着扫把追着她打。”
黄丽泳觉得,蟳埔的传统文化不能丢,“我从小在妈祖庙长大,使命感好像告诉我,要去做这件事情”。在幼儿园当了6年老师之后,她决心辞去这份体面的工作,在妈祖庙旁开了一家簪花店。起初,一个月没有生意,家人和朋友都不理解,她只能白天看店,晚上去村头的超市打工,补贴房租。
尽管生意不见起色,但黄丽泳教村里的阿姨跳广场舞,向全国各地的摄影迷推荐簪花,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蟳埔的美,慢慢小店经营才有所改善。她会建议每一个进店的客人,尝试一下传统的蟳埔装束,体验一下“头上花园”,“簪花真的是有生命力的,很容易感染人”,她还建议,“男生也可以簪得艳一点”。
黄丽泳介绍到,最传统的簪花围要戴上红绳,将长发盘成一个四圈的花苞,分别象征健康、平安、幸福、美满。“我们闽南人结婚戴花;生小孩戴花;孩子满月、周岁要戴花,这些都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所以花就是我们蟳埔女寄托美好生活的一种期许。”
小时候,因为只有两个女儿,黄丽泳的父母受到歧视,赚钱很不容易,爸爸出海,妈妈在大冬天卖海鲜,冻得手肿起来。“不希望他们以后这么辛苦,有时候爸爸说我不像一个温柔的女生,我确实温柔不了,想要做什么就很坚定。我一直想要让大家看到,女生是可以独立去闯荡的,是可以证明自己价值的。”
不过,和肩挑养家重担的老一辈蟳埔女相比,黄丽泳又觉得自己吃的这些苦都不算什么。“这些阿姨都是死过几百回的,依然每天插着花笑盈盈的,没有死就有希望。”黄丽泳说,自己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推广蟳埔风俗,不仅是因为簪花围本身的魅力,更想让大家看到蟳埔女的那一份执着和坚守,“她们一个字都不认识,每天就是面向大海讨生活,挑起家里的责任和生计”。
有一个画面令她至今感动,阿姨、奶奶们扛起两三百斤的海蛎,上岸后一放下来,全身都是泥,却拔下斗笠上的花,簪在头上,“再苦再累,只要头上有花都不叫苦”。
渔村新生
黄丽泳在社交媒体的头像是和赵丽颖的同框,很多人通过这张照片认识了她,也借由她的分享认识了蟳埔。
这里因盛产红蟳而得名,三面临海,已有千年历史。在不大的古村里漫步,最醒目的当数灰白的蚝壳厝,它以蚵壳、砖石砌成墙,抗风防水、冬暖夏凉,适合海边潮湿环境居住。据考证,蟳埔蚵壳厝所使用的大蚵壳并非泉州原产,而是宋元时期古刺桐港的远洋商船返航时转载来的,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目前,村里残存20余座蚵壳厝,较完整的多有一两百年历史。
蚵壳厝与闽南特有的红砖古厝,是游客最爱的蟳埔打卡点。这个曾经冷清的渔村如今挤满了前来拍照的年轻人,返乡青年则开起了咖啡馆、簪花店、摄影工作室等,餐饮、住宿、美容美发等业态相继丰富起来。黄丽泳说,小卖部那么大的民房,租金从每月1000多元涨到了1万多元。
簪花店也从原来的不到10家,发展到如今的约200家,遍布村里的各个角落,成为多数村民的第二收入。无论走进哪家店,只要花统一定价的40元,就能体验明星同款和渔家女服装,还有汉服等新潮选择。化妆和摄影价格则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丰俭由人。
泉州市文旅局统计显示,今年1~7月,蟳埔村接待游客总数超426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超8.6亿元。目前,蟳埔村正拓展“簪花+”的新模式场景,把簪花之美融入各行各业。在黄丽泳看来,蟳埔若要从网红走向长红,最重要的是让村民看到文化自信,也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守护和传承非遗文化。
这个千年渔村的特殊之处还在于:文旅从业人口90%是女性、服务对象90%是女性、文旅收入90%由女性创造。针对这一情况,今年“美丽事业,美好人生”美妆公益培训项目来到泉州,与泉州君子兰美容美发职业培训学校合作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美妆×簪花非遗班级,助力女性就业,帮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更好地融入社会。
40名学员顺利结业,她们平均年龄32岁,其中18名为无收入的宝妈,11名为无固定工作的妇女,剩下11名为低收入女性。据悉,自2014年进入中国以来,这个明星公益项目已在全国建立321个合作培训点,累计受益1.3万余名学员,主要面向有失学、失业、贫困等一系列困境的城乡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