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和敦煌研究院结缘,既有机缘巧合,也是“美美与共”的必然。
自2013年起,在敦煌研究院时任副院长罗庆华先生的支持下,第一财经首先以媒体的方式参与敦煌的公益传播,从杭州大展到上海《生灵的歌》,第一财经的人文条线积极跟随研究院的脚步,做好每一步记录。
2015年开始,第一财经联合上海东方证券心得益彰公益基金会,举办“西遇知美|敦煌”的前五季活动。我们以“守护者”为关注对象,用全新的记录形式,对研究院的岗位与社会角色进行“转译”。因为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在浮躁的情绪里,“择一事、终一生”的精神始终是值得推崇和令人向往的稳定内核,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前提。
我更大的感受是,“西遇知美|敦煌”项目特别契合当下国人“美育”教育缺失的命题。大量的莫高窟艺术二次传播和再创作,拓宽了公众对于敦煌古典文化的感知度;艺术创作者、文物保护者和爱好者之间的多维度交互,以动画片、绘画、歌曲等形式在青少年群体中埋下石窟文化的“种子”,这些都是极富感受力和传染力的美育实践。

这也让我想起最近一次参观石窟时,一位年轻讲解员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她虽然大学本科学的是英语,毕业不过五六年,但是经过敦煌研究院的专业培训之后,对壁画、造像等艺术知识了然于胸,历史、政治和宗教知识信手拈来,包括她对艺术的独到感受力都让我惊叹。这不就是最佳的美育大课堂吗?他们就是最好的美育传播者,每年来到敦煌石窟的数百万游客因此“西遇真知美”。
我不禁畅想,项目第三季曾以平面设计师的创意设计致敬榆林窟的讲解员,未来还可以请这些优秀的讲解员到各地,我们设计出更好的形式,和敦煌文化爱好者们形成更有趣、彼此更受益的互动。
一说起敦煌,就发现“美美与共”这句话不仅精辟、生动,内涵也是如此丰富。
十多年来,第一财经和公益伙伴们一直关注守护者,关注“人”的角度,包括与热心传统文化的企业和设计师一起,用公益的模式改造公共空间。而其他的合作需求,通过院领导的支持,以及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的高效对接,都在院内有效落地,辅助洞窟捐赠近10个。
今年是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30周年的重要年头,拥有300余万海外粉丝的第一财经全球中心(Yicai Global)已经着手与心得益彰公益基金会合作,将“西遇知美|敦煌”项目报道翻译成英文,并在Yicai Global的官网和App开设专门频道,持续将敦煌研究院与两家基金会的发展动态和守护者群像在国际语境下进行传播。这也是一财全球化助力敦煌文化国际化的高效路径。
敦煌石窟是文化宝库,是人类文明大同的经典案例;莫高精神是投身于美的传播、研究和保护的时代个体精神的最佳写照;而“西遇知美|敦煌”则是敦煌守护者和负责任的企业、媒体“美美与共”的绝佳公益实践典范。
(作者系第一财经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