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阅读周刊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切身可感的历史文脉,让泉州成为社媒时代的旅游热宠

第一财经 2025-11-07 10:43:56 听新闻

作者:佟鑫    责编:李刚

“簪花与拜拜”,是当前最能代表泉州魅力的两个符号。

在社交媒体时代,泉州得到了一个新名字“诸神人间办事处”。在这座福建沿海的历史名城里,建筑面积超过10平方米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超过6000处。各路神明与人间烟火同在,习惯了慢生活的泉州人“不会早上五点半起来追星,拜神四点半准能起”。

这种独特的人情味和地方感,在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申遗之后,有所升华。随着城市更新支持下的社群商业发展,很多创意人士把泉州视为值得到访的美好之地。网红经济刺激当地人自发式地进行文旅创新,“蟳埔簪花”体验店和旅拍受到外地游客的热宠,也成了泉州在社交媒体上的代表性符号。

《第一财经》杂志“未来预想图”团队把镜头对准了泉州。继景德镇之后,“重新发现城市”系列mook书的第二册,就以《簪花与拜拜:重新发现泉州》为题,尝试解密泉州出圈的原因,展示这座城市更丰富的面向。

泉州古城(图片来自世界遗产中心官网)

新旧结合激活古城

自从火爆出圈以来,每个主要假期,泉州的游客都很多。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泉州市累计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每日接待游客均超150万人次。22处世界遗产点,中山路、西街、洛阳桥及古街片区等,都受到游客热宠。

29岁的泉州人、“厂二代”许鑫杰在接受“未来预想图”撰稿人采访时说,泉州早餐或夜宵常吃的面线糊,代表了泉州人的一种典型的心态,那就是包容。加什么料,因人而异,桌子上摆着的一大片配料瓶子,你想尝试什么就请自己来。并不是非要学着本地人怎么吃才算对。

已故文化学者“泉州老李”李以健曾在受访时表示,泉州的历史脉络是自然的,不需要生造概念,泉州人也不用特别地去突出自己。这座城市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港口贸易城市之一,与广州、宁波等并列,其实是共同体的一员。

很多游客是通过老李的播客《来去泉州》系列节目来了解这座城市、策划自己的打卡路线的。在老李眼中,对任何一位来访者而言,泉州展示出的独特生态,保留下来的历史文脉,都会带来亲切感,也会激发起更多的好奇心,让你想要主动去研究这个地方。

“簪花与拜拜”,是当前最能代表泉州魅力的两个符号。“未来预想图”主编赵慧在泉州鸟岸书店向读者、游客们分享新书时提到,“拜拜”是从神明、宗族到生意,代表了泉州的历史、地理和文脉。簪花从文旅热点带出地方变迁的故事,让人看到泉州人和街道、城市的变化。

泉州真武庙(图片来自世界遗产中心官网)

泉州的故事,回答了“重新发现城市”过程中的三个疑问:它是以怎样的文化脉络发展成现在的样子,居民的城市自豪感来源于哪些与众不同之处,这座城市的与众不同体现在怎样的品牌故事当中。在泉州,强烈的宗族意识使地方社会得以聚集形成商业力量,华侨回乡投资兴业奠定了城市的商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使他们“有钱好办事”。古城近年来的城市更新,则兼顾商业开发和居民生活的需要,一边尝试,一边总结。

2017年成立的泉州文旅集团接收了大量市区直管公房资产和国有资产,包括老旧厂区、办公楼、住宅、车位等闲置空间,整合、翻新改造成文化或商业空间,由官方主导,谋求提升资产价值、助推商业氛围。“以修代租”等方式,把人们手里的闲置房子统筹起来,官方出资修缮,使其焕发活力,新的业态也可以注入。

随着2021年申遗成功,在疫情相对平稳的时期,人们对线下漫游和烟火气的热情勃兴。在泉州古城里的众多有趣小店、小街道中,人们找到了舒适感。2023年,疫情结束后的第一个春节,泉州迎来275.94万游客,同比增长53.8%。

明星赵丽颖的簪花造型冲上热搜,在泉州引发了旅拍和体验店的狂飙式发展,也成了吸引社交媒体时代打卡者追逐的目标。这一轮发展机遇给泉州文旅带来的刺激,今天回顾来看,时间点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而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和社会基础,好像提前为抓住这次机遇做好了准备。

从绵延的历史中反观自身

去年初,《簪花与拜拜:重新发现泉州》的编辑之一、“未来预想图”团队成员邢梦妮到泉州,为这本书的策划打前站。她拜访了一系列关键人物,包括书中采访的“西街一姐”郑达真、文化空间主理人阿梅等,也积累了对泉州的好奇心。

当时写下的笔记非常长,近两年后重新打开文档,邢梦妮说,当时她最鲜明的体会之一是,泉州是一座活着的古城。在这样的城市里,古建筑不是仅仅被护栏围起来让人参观,使用着这些空间的当地人也生活得很生动。

“在古城里逛,会发现泉州的文化属性特别强。他们有很多旧书店,有很多茶叶三代世家,让人很惊讶。”邢梦妮说,为了呼应这种文化底蕴,他们在编辑制作这本书时,加入了很多信息图表,让读者更具体地了解泉州的历史文化变迁,也请了曾经长期拍摄当地民俗活动的摄影师,整理发布了很多现场照片,戏曲、节庆等,并不是每个读者都恰好能在去泉州的时候赶上,通过书中的图文介绍,也可以有个基本的认识。

泉州的“铺境”制度给邢梦妮留下深刻印象,书中专门有一篇文章《泉州的“铺”与“境”》作了梳理和解读。“铺境”是一种类似网格化管理的制度,对泉州的影响延续至今。“铺”类似行政区划单位,“境”则是基于民间信仰形成的自然社区。铺管理境,协调各境居民可能因为信仰差别、争夺地权或其他利益而产生的纷争。境直接承载了地方信仰活动,铺境庙离各家各户往往只有几分钟路。这样的距离也意味着宗教场所的密度很大,公共活动可用的空间丰富。看到书中的铺境地图,我们就可以对“诸神人间办事处”有比较形象的理解。

“泉州有一个优势,它处在中国历史上战乱最少的省份之一,所以很多东西能保留下来,文脉可以溯源。很多家族的族谱完整,可以看到几百年前的祖宗叫什么名字。”身为“零零后”,邢梦妮觉得这种延续性是泉州给她带来的文化冲击之一,相较而言,在变迁较多、近现代历史完整留存比较困难的地区和城市,年轻人通过身边的东西去直观地看到历史,特别是与自己有关的部分,是相当不容易的。

书中通过10个关键词,以建筑、街道、历史、商业、文化等维度,撷取泉州的切片,展示其中的细节,帮助大家找到自己融入泉州的理由。另一方面,邢梦妮也说道,《簪花与拜拜:重新发现泉州》将会介入到泉州未来的变化当中,成为更多人体验这个城市的线索。他们已经与泉州的一批书店、文化空间、综合商店等合作,新书在各家店铺的“泉州城市书架”上已经成了热销品。希望通过这本书中对泉州近年变化的系统性记录,也能启发更多人在旅途完成之后,去思考自己与城市的关系。

《簪花与拜拜:重新发现泉州》

赵慧 主编

湖南文艺出版社·灯塔ALight2025年9月版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