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中一度突破400元整数关口,总市值超过1.83万亿元,获得“宁王”之称数年后,宁德时代的市值,终于在9月25日超过了贵州茅台。
9月25日开盘后,宁德时代A、H股强劲拉升,最大涨幅均接近6%,总市值超过贵州茅台数百亿元。收盘时虽有回落,但市值仍然略高于贵州茅台。
过去短短9天时间里,宁德时代总市值激增了约3100亿元。公开信息显示在整个A股,市值2800亿元以上的公司,总共也只有45家。分析认为,该股近期大涨,是市场、政策、业绩共同催化的结果。
在业内人士看来,宁德时代市值追上贵州茅台,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股价波动,而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以新能源、硬科技为核心的“新经济”力量,正在资本舞台上挑战以消费和传统制造为代表的“传统势力”。
盘中市值超越贵州茅台
9月25日早上开盘后,宁德时代A、H股先后开始拉升,A股盘中上涨近6%,突破400元整数关口,触及402.59元/股高点;H股盘中最大涨幅接近6%,一度上摸535.5港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这让宁德时代的市值,一举超过贵州茅台。按盘中最高价计算,该股仅A股的市值,便已突破1.83万亿元,超越贵州茅台的1.8万亿元。截至收盘,该股A股报收392元/股,H股报收532港元,分别上涨3.4%、5.14%,总市值宁德时代总市值约为1.8066万亿元,依然超过贵州茅台的1.802万亿元。
宁德时代的这轮爆发,已经持续一段时间。自9月13日起,该股便开始强劲上涨,其A股从前一交易日收盘时的325元,一路拉升到目前的392元上方,9个交易日涨超20%。
以总股本45.62亿股计算,截至25日收盘,宁德时代A+H股总市值约为1.8万亿元。短短9天时间里,该公司总市值激增了约3100亿元。
截至目前,在整个A股市场上,市值在2800亿元以上的公司,总共只有45家。以牧原股份(市值约2887亿元)为例,宁德时代9天的市值增长,几乎相当于“涨出了一家牧原股份”。
业内人士认为,宁德时代股价的强势表现,是市场传闻、政策东风与扎实业绩共同催化的结果。
从市场层面看,该公司近期利好消息不断。有消息称,由于海外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头部电池厂订单饱满、产能紧缺,部分头部厂家2026年电池订单已接近排满。
机构的观点也提供了支撑。9月21日,在调研宁德时代供应商后,杰富瑞在研报中称,宁德时代9月的订单量环比激增超过50%,产能利用率接近上限。考虑到高ROIC与持续技术优势,预计该公司2026年净利润将达860亿元。
摩根士丹利也在近期研报中预测,随着宁德时代在欧洲市场取得突破,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在关键的储能领域陷入盈利困局,加之当前大热的固态电池技术被视为短期炒作,宁德时代的领先优势将得以延续,估值在同行中已具备显著吸引力。
在政策层面,也是暖风频吹。9月1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即180吉瓦)以上,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9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到,2025年力争实现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
此外,该公司业绩增长也较为可观。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7%,上年同期则为1667.67亿元,同比下降11.88%。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净利润为304.85亿元,同比增长33.33%。
股价大涨也离不开机构投资者的助推。宁德时代作为高景气、高增长的行业龙头,一直被市场认为是机构抱团的热门标的。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共有2589只基金持有该股,合计持有5.93亿股,持股流通市值为1496.31亿元,占流通盘的比例为13.47%。其中,主动投资型基金、被动投资型(ETF)、被动投资型(非ETF)持股流通市值分别为608.18亿元、812.20亿元、75.93亿元。而从2023年以来,基金持有该公司流通股的比例,持续稳定在10%以上。
今年以来,机构增仓迹象也较为明显。截至6月底,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华泰柏瑞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持有4699.65万股股份,较上期增长378.79万股;易方达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发起式基金新进前十大股东行列,持股3354万股。
“茅指数”变轨“宁组合”?
贵州茅台的A股第一高价股的地位,最近频频受到科技龙头的挑战。8月28日,寒武纪-U(688256.SH)最高一度冲上1595.88/股的巅峰,并最终报收于1587.91亿元,从而一举超越茅台。当日,寒武纪成交额达到260.24亿元,换手率为4.26%,主力资金净流入4.43亿元。
而今,随着宁德时代市值登顶,市场关于“时代切换”的讨论再度升温。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场市值之争远超个体公司的范畴,更是两种经济范式的交替:一方是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传统经济”,依托消费与制造;另一方则是以宁德时代为旗手的“新经济”,高举新能源与硬科技旗帜。前者对应覆盖各行业龙头的“茅指数”,后者则汇聚高景气赛道的“宁组合”。二者此消彼长,标志着产业逻辑与增长动能的深刻转变。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第一财经分析,新兴科技板块的崛起具有双重动力: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是全球经济结构转型中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作用。
国际经验同样为中国科技板块的崛起提供了有力佐证。纵观全球市场,科技企业早已成为市值体系的核心支柱。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4日,美国市值前十的企业中,九家为科技公司,英伟达、微软和苹果分别以4.34万亿美元、3.77万亿美元和3.38万亿美元的市值位居前三甲;在日本,以丰田、日立、索尼为代表的科技主导型企业,也已占据市值前列,这一格局与上世纪90年代金融和制造业占据上风的市场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而在A股,这一迹象已初步显现。第一财经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2019年底到今年8月底,A股共有211只个股涨幅超过300%,是市场中的长线牛股。其中,34只来自电子行业,25只来自机械设备行业,23只来自汽车行业,20只来自电力设备行业。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从国际经验来看,以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为代表的科技板块孕育出了英特尔、英伟达、苹果、微软等全球领军企业,这些企业推动了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反观中国,当前正处在科技企业竞争力快速提升的关键阶段。我国电子信息行业近年来突飞猛进,特别是在芯片、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工业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些突破正在成为支撑市场发展的核心动力。
新浪刚史在日本经济界“分量颇重”。
深化“五个中心”建设,着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更好把握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大势、时代潮流,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深化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布局,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将繁荣群众性赛事活动、深化文体旅融合等纳入相关规划和政策,提升赛事吸引力与综合价值,努力实现“以赛兴文、以赛促旅”。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转型,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背后,消费金融被推至提振内需的战略高地,尤其是今年,提振消费政策力度持续“升温”,就在央行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单独列出了《持续完善金融服务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