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再度成为焦点,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药品等课以重税(欧日豁免新税),加沙地带人道危机加剧,部分西方承认巴勒斯坦国。美国第二季度GDP增长创两年来新高,私人消费强劲,物价居高不下。美股略跌,欧洲和亚洲多数股市上涨。美元指数走高,石油和黄金白银大幅上涨。资金继续调整美联储降息预期,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扬。
美国第二季度GDP被修正到3.8%(速报为3.3%),再次证实美国消费没有因为就业市场恶化而坍塌。第一季度增长数据奇差,但这和商家准备关税战而大量囤积进口品有关,第二季度关税谈判尘埃落定,商家使用库存而减少进口,贸易赤字下降,所以增长数字反弹了。商业投资更以7.3%的高速增长,数据中心建设带起25年来最快的投资。
贸易和库存令增长大起大落,扣除噪音只计私人消费和商业投资的最终销售增速,在第二季度尚能保持2.9%,验证了笔者的观点——美国经济在下滑,但是总体增长依然健康。预计三季度美国经济依然维持强势(GDPNow模型估计仍有3.3%的增速),第四季度开始的12个月GDP平均增长可能回落至2%以下。美国经济处于温和增长阶段,如有闪失不排除温和衰退,但增长应该正在筑底。
美国8月核心PCE环比增加0.2%,同比2.9%,均与市场预测的一致。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关税措施对物价冲击暂时有限,零售商通过消化预先囤积的库存来放缓涨价,因此高关税对通胀的压力估计要再等几个月才比较清晰。不同产品的议价能力不同,华尔街经济学家观察,海外出口商大致平均吸收两成压力,美国消费者两成,剩余的由进口商和零售商承受。这种局面未必可以持久。
比起物价,个人消费者消费8月环比增长0.4%,连续二个月处于强势增长。就业市场的疲弱看来并没有对消费者花钱造成多大的影响,消费增长快过收入增长,意味着美国人有足够信心将过去几年积累的超额储蓄释放出来,这对经济和市场都是好事。
高但稳定的物价和坚实的消费活动,给了美联储足够的信心,坚持走9月规划的降息路径,不需要大码降息,只需按部就班地将政策利率从“偏抑制”调转到“中性”水平。在9月议息会议上,除了白宫空降过来的理事米兰投票支持大码降息外,其他决策成员均支持25点正常降息,包括在7月会上唱反调的两位投票者。经济情况和内部共识都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走既定之路有利。
上周资本市场最轰动的新闻是,英伟达投资OpenAI 1000亿美元,OpenAI拿1000亿美元找甲骨文建数据中心,甲骨文则用1000亿美元购买英伟达芯片。这个巨额的资金闭环中,三家科技巨企的资金流出后又流回,账面不变却变出庞大的订单,令市场对AI产业的未来产生出更大憧憬。从宏观角度,三家企业首尾相衔如连环阵,资金流动制造出乘数效应,经济活动由此产生,带动AI行业。
这种巨企联手和年初特朗普撮合的星门异曲同工,只是将软银换成了英伟达。如此规模的企业资金腾挪,没有政府从中协调是不可想象的。政府撮合旨在打通美国AI全产业链,通过强强联手构建令竞争对手望而生畏的科技壁垒、产业壁垒和资本壁垒。有人甚至认为这是AI时代的“柏林墙”,摆出来的就是科技冷战架势。
笔者认为,科技巨企之间的“强强联手”,可在AI产业链上筑起更高的壁垒,能带来更多更大的订单,但本质上仍属于股市资本主义的延伸,只是多了一层国家参与。这场订单的“旋转木马”,资金源于股市,意图讨好股市,能不能成事最终也取决于股市。市场在追梦,认为在AI大模型上率先围出生态圈者,未来可以挣到大钱,并乐意为此而埋单。
其实大模型不赚钱,过去两年AI投资超过6000亿美元,营收约350亿美元,除了上游供应商,谁也没有赚到钱。经济学人杂志预计,至2028年AI行业将怒砸3万亿美元投资,但投资与回报完全不成比例。AI对提高生产效率帮助很大,AI应用也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大模型本身值不值得如此砸钱,则见仁见智了。
回顾历史,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与生产中了,但是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明星公司却没有几家存活下来,成为伟大公司的更一家也没有。AI最终可以创造历史、改变历史,但这不代表市场中间没有大的波动,也不代表先驱一定可以笑到最后。AI是不是泡沫、会不会破灭,取决于市场愿不愿意为未来的梦想一直埋单。
鲍威尔公开称,美股“估值相当高了”(fairly highly valued)。笔者认同他的评估,但是这不意味着美股明天就会崩盘。1995年底,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提出美股进入“非理性繁荣”,股市却一直等到2000年才崩盘。何况如今美联储自己也在助长高估值,鲍威尔一边警告风险;一边先大量印钱,再准备大幅减息。
本周关注三点:1)日本自民党选举党魁,并最可能成为下一任日本首相,目前领先的两位候选人的世界观和政策诉求南辕北辙,此次选举结果十分重要;2)美国参议院否决了拨款法案,政府10月1日起非关键部门停止运作可能性甚高,不过预计几日内即可重开;3)美国9月非农就业数据,预计7万,显示就业市场持续放缓,但未必对降息幅度有大影响,若政府关闭则数据未必准时出炉。
【作者系淡水泉(香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的官方立场和预测,亦非投资建议或劝诱】
专家认为,大语言模型已逐渐触及瓶颈,尽管投入资金和数据量巨大,其性能提升却日益有限。
我们一贯反对在经贸科技问题上对特定国家采取歧视性做法。
留存到底好不好,才证明这些公司有没有后续的发展潜力。
美国库存下滑助推原油反弹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