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总规模5000亿,专家称有望撬动6万亿投资

第一财经 2025-09-29 16:55:16 听新闻

作者:祝嫣然    责编:计亚

抓紧将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到具体项目。

备受市场关注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了新进展。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29日在发布会上透露,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扩大有效投资,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积极推进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关工作。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

李超表示,正在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将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到具体项目,后续将督促各地方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推动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我国政策性金融工具运用由来已久。比如,在经济下行压力下,2022年74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应运而生,通过补充项目资本金、撬动配套融资,对重大项目形成精准支持。

此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于2025年4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5月以来,广东、江苏、河北、湖南、山东等多个省份的地市级发改委及部分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了2025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专题培训暨项目申报培训会议,以期抓抢机遇,精准对接项目和资金。

国家发改委在8月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报批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9月10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下半年工作时也提到,将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从各地公开信息来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将重点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消费领域基础设施、绿色低碳转型、农业农村、交通和物流以及市政和产业园区等重点领域。

银河证券研究报告认为,政策性金融工具作为“准财政”工具,将成为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周期拉动有效投资的政策选择。该工具意在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问题,其投资领域可能包括消费基础设施、“两重”“两新”等。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分析,在地产周期持续磨底、而货币政策空间收窄的背景下,财政政策对中国逆周期调节的实际效果至关重要。若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在三季度落地,乐观情形下有望拉动广义信贷扩张约4.4万亿元。新工具形成的实物工作量有望拉动年内基建投资约2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测算,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可撬动投资6万亿左右,相当于2024年宽口径下基建投资总额的24.4%。预计政策工具落地后,三年内每年可推动基建投资增长3-4个百分点。他指出,2022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推出后,当年基建投资增速从上年的0.2%升至11.5%,2023-24年基建投资增速也分别达到8.2%和9.2%,持续处于较高增长水平。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