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7月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券项目以来,试点工作已全面展开。目前,哪些家庭领到了消费券?试点成效如何?
民政部副部长刘振国10日上午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10月8日,试点地区失能老年人及其代办人已经领取了36.51万张养老服务消费券,使用消费券24.32万次,核销金额1.82亿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照护服务经济负担,助力养老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7月23日,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的通知》(下称“通知”),这是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养老服务消费补贴,消费券模式首次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也是中央财政首次以消费补贴的形式支持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
通知要求,本次项目补贴对象为经统一评估为中度、重度和完全失能等级的老年人,补贴项目包括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其中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主要包括助餐、助浴等“六助”服务,以及康复护理、日间托养等;机构养老服务包括长期服务(入住机构时间在30天以上)和短期服务(即“喘息服务”,入住机构时间在30天以内)。
刘振国表示,项目实施期为一年,今年7月起,率先在山东省等3个省份、辽宁省沈阳市等4个地市启动试点,中央财政已下达第一批养老服务消费补贴补助资金11.6亿元,支持试点地区实施补贴项目。
业内认为,养老服务消费券落地有三个挑战,一是地方财政配套能否及时到位,二是失能评估的公正性,三是消费券使用的真实性。
目前,各试点地区结合实际出台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项落地措施。从实施细则来看,试点地区对于落地可能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应对措施。
在老年人能力评估方面,官方平台“民政通”已经归集了试点地区现有失能老年人的能力评估等级数据,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以“即申即享”相关的电子消费券。试点地区同时也组建了老年人能力评估队伍,有序开展能力评估工作,保障有意愿的失能老年人能够及时申请评估,尽快获得消费补贴。
在消费券使用方面,本次补贴共设有长期入住养老机构、短期入住养老机构、日间托养和居家上门养老服务等4类消费券,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申领使用,在一定范围内按照比例抵扣相关费用。
在养老服务供给方面,试点地区已有8600多个养老服务机构签订了诚信承诺书,申请参与补贴项目,民政部门制定了专门的管理措施,启动线上线下不定期的检查抽查,严防虚假服务、以次充好等行为,确保服务“物有所值”。
考虑到此次项目资金规模大、覆盖人数多、牵涉面广,为确保项目实施达到预期效果,民政部、财政部决定采取先试点再推开的方式组织开展项目。按照通知的时间表,这项政策将根据试点情况于2025年底前在其他省份推开。各个地区的项目实施期限为12个自然月。
这个项目实施的背后是我国日益严峻的失能老人照护压力。刘振国表示,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不断提高,高龄老年人数量也在不断增多,相应的失能老年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广受社会关注,下一步民政部将联合财政部加大试点指导力度,为未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积累宝贵经验。
“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达到79岁,比2020年提高了1.07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了5岁。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1亿,占总人口的22%;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亿,占总人口的15.6%。
面对日益加深的老龄化,我国已经开始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在养老服务方面,我国全面建立国家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完成养老服务改革发展顶层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加速构建。
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达到40.6万个、床位799.3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从2020年的48%提高到65.7%。高龄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各类津补贴惠及4945万老年人,进一步增进了老年人福祉。
“中国证券教父”管金生的逝去,让万国证券这段交织着荣耀与遗憾的过往,成了留存在时光里的一声叹息。
如果以36万辆为目标,还有近16万辆的缺口,9~12月的月均销售需要达到4万辆。
公积金贷款期限延长至申请人法定退休年龄后五年,同步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特点,把工作做在前,严格执行“四个一律”,果断转移安置,最大限度保障老年人生命安全。
2024年,全国法院新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45.7万人次,同比下降23.4%;282.1万人次通过信用修复回归市场,同比增长35.4%,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人数十年来首次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