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全国供电可靠率达到99.924%,也面临新挑战

第一财经 2025-10-15 13:19:04 听新闻

作者:祝嫣然    责编:胥会云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深入推进,系统稳定的难度持续上升

刚刚过去的迎峰度夏,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连续2个月突破1万亿千瓦时,这在全球也是首次。电力负荷不断创新高,但电力供应平稳运行,这充分反映出我国能源保供能力与韧性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2025年电力行业可靠性高质量发展暨电力可靠性管理40周年主题论坛于10月14-15日在北京举行。

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鲁俊岭在论坛上表示,1985年水利电力部设立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开启了我国电力可靠性专业化管理的征程。40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电网规模、装机容量、新能源发展等主要指标均世界第一。我国电力可靠性管理完成了从探索创业到奋力追赶再到并跑领先的角色转化。

鲁俊岭介绍,1985年我国电力可靠性还没有得到电力供应的有效保障,部分地区拉闸限电还时有发生,停电时间超过100小时。2024年,我国城市供电可靠率达到了99.967%,农村地区可靠率为99.915%,全国供电可靠率为99.924%,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电力可靠性管理是指为提高电力可靠性水平而开展的管理活动,包括电力系统、发电、输变电、供电、用户可靠性管理等。电力可靠性管理是电力生产运行管理和技术管理的核心手段,基本任务是保障电力系统的充裕性和安全性,为保障电力供应发挥基础性作用。

2022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暂行)》,对发电可靠性管理、输变电可靠性管理、供电可靠性管理、用户可靠性管理、网络安全、信息管理、监督管理等作出明确要求。

2023年国家能源局又发布了《关于加强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意见》,从完善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体系、落实电力企业可靠性管理主体责任、鼓励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电力可靠性管理、加强电力可靠性信息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任务。

鲁俊岭表示,当前对能源电力发展和电力可靠性管理面临的形势要有清醒的认识。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及AI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装备和技术水平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为电力可靠性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手段。

“另一方面,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深入推进,电力系统特性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网络结构更加复杂,系统稳定的难度持续上升。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鲁俊岭说,要充分应用这些新技术、新方法,有效应对面临的风险挑战,充分发挥电力可靠性管理对电力安全的基础性、支撑性的作用,切实保障能源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全面提升电能质量。

国家能源局可靠性和质监中心副主任康国珍也谈到,电力可靠性管理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动电力企业生产运维管理信息与可靠性信息一体化建设和集约化管理。实现所有运行设备信息集成、性能趋势监测和可靠性分析评价、预防性维修优化等数据的相互交互和及时共享,实现技术理念、标准和支持手段的不断升级。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可靠性数据智能化采集、智能化分析、可视化管理、透明化监督。

康国珍强调,要从能源发展新战略和电力安全可靠、绿色发展的高度,统筹谋划十五五电力可靠性发展规划。加强可靠性管理顶层设计,创新思路和改革举措,构建更加符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的指标体系。完善从元件、设备设施到系统用户,从设计安装到运维、检修,从评价到评估预测的全寿命,全过程、全方位的可靠性管理体系。积极研究新型电力系统、综合能源系统、储能系统等可靠性管理评价。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