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上周正式成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后,转身就投入了外交领域的“连轴转”。
26日高市将访问马来西亚并出席东盟峰会,这就是她担任首相后在外交舞台上的“首秀”。此后,根据白宫方面的信息,出席东盟峰会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在27日至29日访问日本。此访的重头戏便是特朗普与高市的首次面对面会谈。本周晚些时候,高市将访问韩国并参加在韩国庆州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
据央视新闻报道,在24日的施政演说中,高市表示,没有政治的稳定,就无法推进有力的经济政策,也无法推进有力的外交与安全保障政策。为了恢复民众对政治的信任,将推进政治改革。在外交方面,高市称,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基石。
上海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教授陈友骏此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高市此前并没有太多的外交领域经验,而上任后立马面对外界领域的“三连考”,无疑是对高市政权的一次重要测试,“尤其在与特朗普的会面中,面对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美国领导人,高市的应对稍有闪失,就将对未来的日美关系造成重大影响。”

28日见特朗普
在本周的一系列外交活动中,日美领导人之间的互动无疑是最大的看点。结合美日双方目前公开的信息,特朗普于10月27日抵达日本东京,并于28日会见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此次访问是特朗普第二度访问日本,也是其第二任期首次亚洲之行。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财政部部长贝森特、国防部部长赫格塞思也将陪同特朗普一同到访日本。
据悉,特朗普计划与高市一同访问美海军横须贺基地,并登上美国“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
10月6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祝贺日本选出首位女首相”,称高市“备受尊敬,是智慧与实力兼备的人”。当时高市早苗仅当选自民党总裁,还未正式当选首相。高市7日回应称,为了进一步加强日美同盟,推动“自由开放的印太进程”,期待共同努力。
面对“来势汹汹”的特朗普,据日媒报道,日本政府正在敲定一揽子采购方案,包括美国皮卡、大豆和天然气,以在贸易和安全谈判中释放善意。据悉,为了给美国大豆腾出空间,日本政府可能削减对巴西大豆的采购,目前美国大豆已占日本消费量的70%。
在备受关注的经济领域,双方将讨论日美关税谈判中达成协议的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的落实细节。9月底,日本财务省表示,将与一家国有开发银行合作设立新的投资机制,以支持该协议。根据此前美日就该协议签署的谅解备忘录,该计划侧重于在芯片、金属、制药、能源和造船等领域进行的投资,并且这些投资应在2029年1月前完成。
在能源领域,日本政府计划采购更多的美国天然气。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此次会面前,贝森特15日在会晤日本时任财务大臣加藤胜信时明确提出,要求日本停止进口俄罗斯的石油,并强调需配合G7加强对俄制裁。日方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日本进口俄油59.9万桶,虽仅占总量0.1%,但涉及长期能源合作协议。面对美方的施压,加藤当时未直接承诺停购,仅表态将遵循G7协调原则。
至于特朗普政府此前一直要求日本增加防卫费,加强日本的防卫能力预计也将成为此次会谈的议题。而着眼于实现将防卫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提高到2%以上的目标,高市已决定提前修改“安保三文件”。在24日的施政演说中,对于防卫费“占GDP2%”的目标,高市表示将结合补充预算,在本财政年内提前采取相关措施。
APEC多边外交
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韩国庆州举行的APEC峰会,将成为高市上任以来的多边外交首秀。
据日媒报道,在访问韩国期间,高市可能与韩国总统李在明的会晤。此前,韩国总统室发言人姜由桢就高市当选日本首相一事回应相关提问时称,韩方愿与日本新内阁保持积极、建设性的交流,期待以即将举行的APEC峰会为契机,促成韩日首脑会谈。李在明彼时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期待在庆州APEC峰会上与高市会面,开展建设性对话。
日本媒体对此分析称,高市将于APEC峰会期间会见多国领导人,其态度将决定日本是否会陷入被孤立的境地,“她在峰会上的表现,也会成为观察其前期执政前景的重要窗口。”
在本周稍晚举行的APEC峰会上,亚太地区21个经济体领导人将再度聚首,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与贸易保护主义的逆风中,从经贸、科技创新、数字与全球治理议题出发,寻求多边合作与共同发展的新路径。
今年APEC峰会的核心主题是“构建可持续的明天”,围绕三大优先事项展开:强化互联互通、推动创新、实现包容性增长与繁荣。2025年APEC高官会主席尹盛渼指出,这三项优先事项分别对应“促进贸易与投资”“通过创新驱动增长”“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的核心目标。目前作为东道主的韩国正在进入最后的冲刺期。
在通缩环境下,通胀目标是否有效和合适?
中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美国债务规模破38万亿美元
日元交易者仍预计,高市支持的大规模财政支出与货币刺激相结合的政策,会持续对日元构成下行压力,并使日本央行加息的道路变得复杂。
当前的高市政府仅是个过渡期政府。
小林表示:“连自己的主张都暂且搁置一边的做法,我们这些企业界人士实在无法理解……看来他们只是想‘先上台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