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青年作家辽京凭作品《白露春分》摘得第八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站上领奖台,辽京感到意外而惊喜,连获奖词都没准备,对她来说,“书能出版就已经是非常快乐的事情,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过去两年,中国出版界进入寒冬,出书的量和印数断崖式地下降好几次。在这里面,最为惨烈的(很抱歉)就是原创文学。”作家梁文道作为主持人,以这样的开场白登场,描绘了文学所处的艰难时代。2025年上半年,中国图书市场整体销量同比下滑,根据北京开卷公布的数据,文学图书市场今年下滑10%。
“在可见的将来,我们是不是可以预期到投入文学创作的人将会越来越少,他们得到的关注也会越来越少。”梁文道坦言,“但这个时代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恰恰是需要文学的。我们还能发掘到,有一批人愿意付出时间和努力,投入到这项让时间开阔、更充满想象力的事业当中。”

博尔赫斯在《小径分岔的花园》中提出,时间是包含所有可能性的复杂网络。“时间永远分岔”成了本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主题。互联网让人的生命经验变得单一,文学的使命则是记述人文“分神”,捕捉现实中的“分岔时间”,直面生活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创办至今,同样面对很多分岔与挑战。斯沃琪集团中国管理委员会成员、宝珀中国区副总裁廖信嘉回忆,2018年文学奖刚创立,团队手忙脚乱,接着就是疫情。再之后,原创文学面临来自AI创作的挑战,人们被短视频和五光十色的科技世界带走注意力,更多不确定的挑战还在未来。但他相信,秉持对文学的初心,以专业、权威和公正的态度,依然可以在不确定中,“清晰、真实地去记录每一个年轮文学的写作生态。”
在文学创作领域,有才华的青年作家需要一个机遇,文学出版平台需要发掘有潜力的作者,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当代经典作家中,许多人在青年时期被发掘和认可,青年文学奖对他们意义非凡。廖信嘉设想,几十年后,当人们想了解中国青年文学,翻开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就是一部文学的编年史。
辽京的《白露春分》是一个小故事,讲了一个家庭中几个人的恩怨纠缠。小说在疫情期间完成,辽京说,在那段时间,生活难以预期,她每日的写作,就成了生活比较稳定的基点。小说的故事来源于她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和经验,“从小听到最多的就是家里的老人跟别人家的老人一起讲八卦,讲邻里的各种事情”,有的发生在十几年前,有的就在昨天,人们在其中穿梭自如,毫无障碍,“像听评书一样”。《白露春分》呈现的就是这种穿梭的时间感,在细碎、絮絮叨叨中,表达人性和人情中不太常见的部分。今年,她又出了一本新的小说,仍然聚焦家庭。她将场景置于人物的内心,以此获得更多表达自身想法的自由。

《白露春分》
辽京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新经典文化 2024年9月
在首奖评审会上,黄子平、黎紫书、陆庆屹、施战军、孙甘露五位评审经过激烈讨论,最终评选出辽京作为首奖得主。
黄子平表示在评奖期间密集读了一百多本小说,像是进入小说“中毒”的状态。他最看重的是那些看起来不成熟、很碎片、很零散,但是能够在“东拉西扯”后,把故事之外的东西写进来的小说。
马来西亚华裔作家黎紫书首次参加中国大陆的文学奖评审工作。在评奖前,她会在内心思量这个奖在文学界的作用、它的评选标准、要托举什么样的青年作家。在以往的评选经历里,她会非常执着于自己看中的作品,想方设法把它“抬举”到舞台上。但她坦言,此次评选过程中没有出现让她愿意如此坚持的作品,“这也是今天早上评奖进行得比较顺利的原因”。
陆庆屹认为,这次入围的作品普遍缺乏地域特征,很少在作品中见到人与地域之间的独特联系。对于评选标准,他不喜欢意图过于清晰的作品,而是偏好有个性、有好奇心,能够向外张望、向内反省的作品,“真诚”是他最看重的品质。
施战军通过对时间的类比,形容了五部作品带给他的原初感受:《野蜂飞舞》是“时间的声音”;《天鹅旅馆》是“时间的结构”,是一部很洋气的小说,带有一定的国际性思考;《不上锁的人》是“时间的工具”,好像修表匠技术娴熟地调整钟表;《白露春分》是“时间的秘密”,时间在不同代际的人身上流过,小说在秘密和昭然若揭之间,作者以隐忍的态度记录;《1997年的蛹事件》则是“对时间的挽留”,将时间不同的走向、看清与看不清的都写进来。
孙甘露观察发现,此次入围的作者经历、教育背景乃至工作都非常相近。或许是因为这样的相似性,入围的作品差异性不强、特异性不明显。他觉得,这也许是时代的文化氛围对创作者带来的影响。他说,贡布里希曾打过一个比方:旗帜在飘扬,其实是风在吹。那么,这个支配写作者的时代力量是什么?“非常值得玩味。”
施战军代表评委团发表了首奖颁奖词:“在日光与暮色的交互中,将家事、人伦、世相诸多社会因素,融入感触丛生、故事层出的成长,从各自的处境、活法到整体的生命态度,《白露春分》给出了这一代作家深情、沉实而又坚毅、通透的文学表达。”辽京获得30万元人民币首奖奖金,以及宝珀经典V系列腕表一枚。其他四位入围作者栗鹿、邵栋、张悦然、子禾均获得由宝珀提供的两万元人民币润笔费,支持他们持续创作。
夏衍推崇和偏爱“大女主”,因此《祝福》中的祥林嫂、《林家铺子》中的林明秀、《在烈火中永生》的江姐,这些女性人物形象和原著比,都被夏衍向前推了一步。
最令他震撼的是AI写贾宝玉结婚时,林黛玉气息奄奄,贾宝玉知道新娘是薛宝钗,但是他揭开盖头时在想,盖头这么薄,林妹妹会不会冷?
小说体现了福赛斯的全知全能,他懂情报工作,懂媒体,懂政治格局的“前世今生”,懂军事国防,懂航空技术,懂远洋海商……
今天的文艺青年,如果把自己的人生目标设定为较高收入群体,无论是在欧美还是在中国——那么你应当读凯鲁亚克。
“水手计划·走向现场”艺术展呈现了19位青年创作者的作品,他们通过文学和艺术回应时代与世界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