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十五五”规划建议里那些有关中企出海的表述 | 跨越山海

第一财经 2025-11-04 10:07:30 听新闻

作者:第一财经研究院 ▪ 李嘉怡    责编:何啸

我国具备主动运筹国际空间、塑造外部环境的诸多有利因素。

2025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通过。在这部指导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方案中有哪些表述是就中国企业出海提出的呢?我们仔细查阅研究,发现这份《建议》对中国经济未来五年在全球化方面的发展有不少新的提法,值得关注。

《建议》提到“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从十九届五中全会于2020年明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到目标所指向的2035年,这中间要经历“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三个时期,而“十五五”时期正是中间阶段,是为实现远景目标继续发力的重要时期。

“十五五”开局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内外部发展环境与“十四五”开局之初还是有着非常重大的变化。

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具备主动运筹国际空间、塑造外部环境的诸多有利因素”

《建议》提到“世界变乱交织、动荡加剧,地缘冲突易发多发;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上升,国际经济贸易秩序遇到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大国博弈更加复杂激烈”。这是“十五五”时期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也是中国企业出海时面对的客观难点。

就当前来看,世界经济增长相对缓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0月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2025年和2026年全球GDP增速分别为3.2%和3.1%,在近十年中属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然而,国际竞争却颇为激烈,地缘政治因素对国家间经贸往来产生的负面影响持续存在,“逆全球化”和产业链转移的情况并存。

在“十四五”开局时期中国就已然面对着“逆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当下,“国际经济贸易秩序遇到严峻挑战”依然会对中国企业出海产生影响。出口方面,2025年,美国贸易相关政策不断变化,又带动了部分其他国家对中国加征关税,比如,墨西哥拟针对没有与墨西哥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包含中国)就部分产品进口征收新关税。贸易环境的变化改变了许多外贸主体的经营策略,通过产地转移的方法规避关税的难度提升,许多企业开始尝试“拓内销”,有实力的企业布局更具韧性的全球化产业链。进口方面,不少中国企业对海外供应链的稳定性也有担忧。

展望“十五五”,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中国企业全球化难点虽有,但同时也拥有巨大的机会。《建议》提到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我国具备主动运筹国际空间、塑造外部环境的诸多有利因素”。相较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十四五”),其中“我国具备主动运筹国际空间、塑造外部环境的诸多有利因素”的内容是新提出来的。第一财经研究院在2025年初发布的《跨越山海|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中出海新趋势部分提到中国企业开始主动布局全球产业链的新出海浪潮特点与《建议》提法一致。这一内容的变化背后是中国企业在过去多年的发展中已经积累并具备了主动布局产业链的优势。

从企业全球化角度来看,当前,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能力不断增强,实力不断壮大,持续为所到之地做出共融共建的贡献。在新技术不断革新的背景下,2025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排名中,中国进入前十行列。中国企业由于技术进步,不断展现出较强的全球市场竞争力,比如,在发达国家很多年来具有优势的汽车领域,中国凭借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市场上拥有了重要的地位;中国5G网络相关技术出海面对着极大的地缘政治压力,但依然被大量使用。

二、与企业全球化相关的重要表述

“十五五”时期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应该如何发展?以下我们选取了《建议》中部分与企业出海相关的重要表述,对其进一步解读。

1.持续关注文化出海

与“十四五”类似,《建议》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部分也有“中华文化影响力显著增强”的表述。与此同时,《建议》在第十部分中提到“鼓励更多文化企业和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扩大有目共睹,文化出海在未来“十五五”时期是值得关注的内容。

我们认为这其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出海。这相对容易理解,像豫园灯会、泡泡玛特盲盒、游戏《黑神话:悟空》等文化产品在海外市场受到欢迎,都是较典型的案例。二是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同时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其中就包括打造中国企业的品牌效应。中国品牌本身就包括中国企业的品牌集群效应。近年来,已经有很多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由“产品出海”转向“品牌出海”,在这个过程中,毫无疑问推动了中华文化出海。伴随品牌建设的持续加强,使中华文化进一步被海外市场所了解,这是一个逐步成长的过程。

2.传统产业全球地位不断巩固提升

与“十四五”相比,“十五五”的《建议》着重强调了传统产业的发展与提升,在第三部分提出了“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其中,又具体提到了“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建筑等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增强质量技术基础能力,强化标准引领、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强品牌建设”等内容。相较“十四五”,这部分与全球化相关的表述均是新增的,为“十五五”时期相关行业的企业全球化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对于“强化标准引领、提升国际化水平”的提法,在此前第一财经研究院进行企业全球化调研时,我们便发现在部分行业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由于国际上对中国标准的认可度不高,使得行业中的中国企业出海难度提升。“强化标准引领、提升国际化水平”的发展方向,能够进一步提升中国产品质量,有利于中国产品与海外市场的对接,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各类产业中的话语权。在《建议》第七部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也提到了“规则标准‘软联通’”。标准的国际化是“十五五”时期值得关注的重要发展方向,这也正符合人们所说的最高级的企业“做标准”。

此外,在地缘政治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一直存在的背景下,与“十四五”类似,《建议》中也有着“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的表述。

3.加强与国际的物理连接

以国际物流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被多次提及。《建议》第三部分“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到“健全多元化、韧性强的国际运输通道体系”;第七部分提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提升中欧(亚)班列发展水平”“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持续优化的基础设施将对“十五五”期间的货物贸易提供支持。

当前,虽然地缘政治因素持续影响贸易环境,增加了企业进出口的难度,但全球化依然是大趋势。在国内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上升的背景下,物流基础设施的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产品的海外市场竞争力。

4.避免“内卷式”竞争

《建议》第五部分关注了“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并具体提出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虽然该部分内容强调的是国内市场秩序,旨在“强大国内市场”。但国内市场的规范化,最终也会体现在企业能够更高质量、有序地出海。

在此前的全球化调研中,我们走访的很多企业都告诉我们,它们所处的行业中存在低价竞争、“内卷”等现象。建筑行业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早年有企业大幅降价以获得海外项目,即使它会因此亏损。企业在国内市场进入低价竞争模式,并“内卷式”出海,把“内卷”也出海了,最终却不利于企业自身和整个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中国企业整体品牌形象的建设。因此,如果国内的“内卷式”竞争能够减少,最终也会使企业出海更加规范化且符合长期利益。

5.关注“服务贸易”和全球化的服务供给

政府公开信息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9%至21.79万亿元;服务贸易额同比增长8.0%至3.89万亿元。虽然服务贸易规模依然不及货物贸易规模,但服务贸易规模却展现了在复杂地缘政治影响下的快速增长潜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相较于“十四五”对服务业全球化着墨不多,“十五五”的《建议》第七部分中多次提出了服务业相关的发展方向。比如,“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扩大单边开放领域和区域”“统筹布局建设科技创新、服务贸易、产业发展等重大开放合作平台”“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鼓励服务出口,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升服务贸易标准化水平”“健全海外综合服务体系”等。

我们就其中的“健全海外综合服务体系”作进一步理解。普遍而言,服务企业的全球化拥有两类可能。第一类是服务业企业本身开拓海外市场,为海外客户提供服务;第二类则是服务业企业为其他中国企业出海提供服务,从而支持它们的全球化。“健全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即是指向第二种情况。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展海外业务,对相关出海服务的需求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而健全海外综合服务体系能够高效、低成本地帮助这些出海企业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同时,完善的企业海外服务体系也将逐步与中国庞大的出海企业规模和市场需求匹配。

6.建设金融强国与人民币国际化

与“十四五”中“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表述不同,《建议》第七部分提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资本项目开放水平,建设自主可控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目标的表达更显坚定。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建议》第六部分提到“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我们认为这两部分内容实际上是息息相关的,金融强国支持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而人民币国际化则代表了金融强国建设的成果。

当前,人民币的使用场合愈发广泛。2023年,出现了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液化天然气交易。对中国企业全球化而言,在外部环境持续变化的“十五五”时期,无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推进还是“建设自主可控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都将有效地提升贸易的便利程度并降低相应的风险。

同时,未来的“十五五”在官方的表述中又提到了“中国人经济”,这个提法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未来的关注重点包括了中国企业海外的这一部分经济收入。未来,全球的风浪依然会有,但全球经济的彼此联接依然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本文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

文 | 李嘉怡 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联系我们 | yicairi@yicai.com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