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路,从来不是直线。那些看似绕远的路,往往在时间的回旋中,成为通向未来的必经之途。
韩雨卿说,她的努力与选择就像是一枚这样的回旋镖,它在时间里穿梭,最后总是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回到自己手中。在她看来,从管理学博士到硬科技制造业的“工厂一线”,这其中的所有经历,都不是孤立的片段,而是构成她人生轨迹的必然环节。

韩雨卿,上海艾尔温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她带领团队开展大生命科学领域精密仪器设备制造及相关的服务工作,希望能够通过尖端科研设备的研发制造助力中国科学研究走得更高更远。在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上,她和她的企业入选了“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十大优秀案例”。
从“上帝视角”到“工厂地板”
和绝大多数硬科技创业者不同,韩雨卿的起点并不是理工科实验室里的试管与仪器,而是书桌前的管理学论文与数据。她在上海大学完成本科,随后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专业始终围绕经管方向。学生时代的她,仿佛一台永不停歇的发动机,大学三年,她修完了四年课程,在大四拿到了瑞典的国家奖学金去交流了一个学期,回来后又凭借非常高的绩点,免试直推保送到了上海交大。同时她还担任着学校主持人社团社长、学生会文体部部长,实习、写论文、考托福,忙得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那段时间,她像一块海绵,疯狂吸收一切可能的知识与经验。只是那时候的她并不知道,那些世界500强的实习经历,那些熬夜写出的学术论文,日后会成为创业路上不可或缺的基石。
韩雨卿说,直到现在回头看,她才越发意识到,管理学的研究给了她一种“上帝视角”,让她能看清创新创业的宏观脉络,识别国家政策与市场趋势的关联。而真正的创业像是“在地球生活”,每天面对的是琐碎而具体的吃穿住行。
说起从理论研究转向实战,她说这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沉淀与试错。早在硕博期间,她就与朋友合开过面馆,参与过当时还很前沿的医疗影像项目,尽管最终项目以被收购而结束,但那一次的“失败”尝试却成为她真正走上创业之路的启蒙。


理论给了韩雨卿方向感,实践则教会她止损的智慧。通过参与医疗影像项目,她清醒地认识到,好技术不等于好产品,更不等于有好市场。企业归根结底是“经营”二字,离不开经济与营收。这段经历让她学会在坚持与放弃之间寻找平衡,凡是能力范围内能解决的,就坚持,凡是超越能力且无法跨越的,就果断放手。这种理性,后来也成为她创业路上的重要底色。
在深低温里找到热需求
2019年,韩雨卿正式创立艾尔温。公司定位清晰,做生命科学领域的实验室设备与服务提供商。真正让艾尔温站稳脚跟的,是其在深低温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全球首台不用液氮,用电即可达到-196℃的深低温自动化存储系统。
在生命科学领域,深低温存储一直依赖液氮,但液氮的供应、运输与安全管理成本高昂,且不适用于市区、高层建筑等场景。韩雨卿和团队一起攻克了这一难题,研发出基于电制冷的-196℃存储设备。它不仅解决了储存液氮的局限,还实现了全自动化管理,样本可精准定位、预约出库,甚至多个设备联动运行,形成一个智能化的样本库系统。
技术的突破并非一蹴而就,在选择低温方向之前,韩雨卿做了大量行业调研,对比过光学、微流控等技术赛道,最终发现低温技术虽在民用领域非常普及,却在生命科学领域被长期忽视。随着细胞治疗时代的到来,市场对低温存储的需求日益迫切,而传统方式无法满足精准、安全、自动化的要求。现在艾尔温的设备可以确保即使在极端情况下,样本也能安全保存15至30天。
当被问到艾尔温曾经经历过哪些小步快跑的试错,韩雨卿笑着说,其实自己和公司一直在试错。让她印象很深的是公司刚成立不久,团队就设计了一款气暖毯,到现在大家都认为它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但是很快韩雨卿发现一旦真的进入到市场,跟公司真正想要做的仪器市场有一点偏差。它是一个完全偏向医疗的产品,虽然艾尔温的客户群体中包括医疗机构,但是医疗机构只是公司目标客户中的一个类别而远非全部。再后来,她又发现这个产品的销售方式和路径,是一个需要依靠高耗材来支撑销售额的模式,这显然也不是韩雨卿希望看到的。所以当时那个产品虽然都已经做出来了,但还是搁置了,然后立即转向去做了存储的系列。
而即便是在存储设备的研发中,艾尔温也经历过供应商选择失误、客户负面反馈导致产品二次开发,甚至一度暂停上市的情况。正是这些小步快跑的试错,让韩雨卿的产品意识和市场思维越来越强,她从“上帝视角”彻底回到了工厂车间。在公司最初起步的两年时间里,她几乎每周都要有一天睡在公司里,盯整个产品生产制造的流程,有时候加班完就直接睡一觉,第二天早上洗漱完接着上班。这也让她在真正的一线发现着真正的需求和真正的问题,然后再不断去解决。
“回旋镖”的人生哲学
作为一名非技术出身的硬科技企业CEO,韩雨卿也经常会面临对自身技术短板的质疑。在她看来,CEO的终极定位是战略制定者、团队整合者与持续学习者,不管背景如何,所有CEO最终都要面对技术、产品、运营、市场的多重挑战,而她的优势恰恰在于“上帝视角”与“地面作战”的结合。她善于选人用人,创业初期,她找到黄永华与董占勋两位老师,一位专注技术,一位擅长设计,组成稳定而默契的核心技术团队。她通过清晰的行业调研与深入的沟通,赢得了科学家的信任,也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技术知识,完成了从“听天书”到能与上下游科学家无障碍讨论专业知识的蜕变。
创业五年,艾尔温从明确战略、搭建团队,到研发转产、开拓市场,如今正走向全球。韩雨卿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从HR到产品官、销售领头人,再回归战略规划者。她常说,如果不是早期的世界500强实习经历,自己不会懂人事与供应链的搭建;如果不是那些年严格的学术训练,也不会有今天的战略眼光;如果不是睡工厂的日日夜夜,就不会真正理解制造业和客户的需求。
人生就像回旋镖,你投掷出的每一分努力,都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最终会回到你的手中。也许对韩雨卿来说,她尚不确定未来自己究竟会走到哪一步,但确定的是,只要方向清晰,脚步扎实,回旋镖的轨迹就不会偏离,自己也会一直成长。
制作人:陆熠欣
制片人:常瑜
编 导:秦妮
采访人:辛梓
撰 稿:秦妮
编 辑:秦妮
摄 像:钱晓鑫 姜一鹤 杨立培
后期剪辑:杨先珩
音乐编辑:蒋孙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