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进博侧记 | 阿斯利康携手本土创新力量,共商全球健康解决方案

第一财经 2025-11-07 18:58:18 听新闻

责编:张晓杰

AI速读
节省3分钟阅读时间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前述内容由第一财经“星翼大模型”智能生成,相关AI内容力求但不保证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等。请用户注意甄别,第一财经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您有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可以联系我们 yonghu@yicai.com

“阿斯利康一直在讲的,不只是在中国,为全球,中间有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在中国,携中国,为全球。”

在进博会期间,阿斯利康隆重举办的“汇聚中国智慧,惠及全球健康”圆桌论坛上,作为嘉宾之一的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中国负责人何静在讨论中反复强调了这一观点。

何静博士在论坛上发表观点

本次论坛荟聚跨国企业及本土创新力量,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中国负责人何静,阿斯利康国际业务拓展合作与战略投资副总裁陈冰,诚益生物中国临床研发负责人朱波,和铂医药产品开发事业部总裁陶晓路,Evinova中国总经理张杰共同出席,围绕中国医药创新的关键驱动力、前沿疗法、产学研合作等话题深入交流,共同展望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的可期未来。

嘉宾合影

作为阿斯利康合作企业的代表,诚益生物在2023年与阿斯利康达成了基于一款口服小分子GLP-1药物的独家许可协议;和铂医药则在进博会前夕落成了全新创新实验室,毗邻阿斯利康全球研发北京战略中心。

诚益生物与和铂医药只是阿斯利康创新生态圈的合作伙伴代表。自2023年以来,阿斯利康已经和14家中国本土创新药企达成15次授权合作,覆盖抗体偶联药物、细胞疗法、小分子和抗体等前沿技术领域。并且,阿斯利康自2023年来已支持28家中国创新企业全球化发展。

“我们对自己的定位,不仅仅是一家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而是要内嵌到整个中国研发生态体系建设当中,成为这个体系重要贡献者之一,同时这些能最终反哺到我们整体的研发工作中。这是让我觉得最兴奋的点,也是我认为阿斯利康在中国有别于其他企业之处。”何静表示。

在中国,携中国,惠全球

论坛上,诚益生物中国临床研发负责人朱波透露了口服小分子GLP-1药物——ECC5004(AZD5004)的临床试验最新进展。2023年进博会期间,阿斯利康与诚益生物达成独家许可协议。根据协议,阿斯利康将获得该药物在中国以外所有国家和地区所有适应症的开发和商业化独家权益。在中国,ECC5004则由诚益生物和阿斯利康合作共同开发和商业化。

GLP-1的市场潜力有目共睹,2024年,全球获批上市的GLP-1整体销售规模为518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45%。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30年,全球GLP-1激动剂市场规模将达到1150亿美元。

据诚益生物的招股书显示,该产品已经在美国完成作为单药治疗的针对健康受试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一期首次人体试验,并于2024年3月完成临床研究报告。针对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全球2b期试验和在中国开展的桥接1b期试验也分别于2024年10月和2025年6月完成了首例患者给药。

“诚益生物和阿斯利康是全球授权、中国共同开发的深度模式,这就决定了两个公司要在各个维度、各个层面紧密联系。依托阿斯利康在全球非常先进的研发能力、强大的临床开发网络、丰富的专家资源、一流的研发团队,我们有信心把这个药物尽快推动上市。” 诚益生物中国临床研发负责人朱波表示。

阿斯利康国际业务拓展合作与战略投资副总裁陈冰将这些和中国创新药企之间的投资合作理念提炼为几个“C”,即:连接(Connect)、交流(Communicate)、协作(Collaborate)以及共同创造(Co-Create)。

陈冰在论坛上发表观点

陈冰表示,中国本土创新力量正在快速成长,让我们有更好的机会实现“在中国,携中国,为全球”。长远来看,更高级、和谐的合作模式是Co-Create——不仅仅是技术和产品的交接,而是双方从研发源头就一起参与创新,最后实现生态共赢。

AI革新将发生在中国

圆桌论坛上,另一个关键词是:AI。

进博前夕,阿斯利康宣布在京启用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加速落地25亿美元在华投资。阿斯利康全球研发北京战略中心拥有先进的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中心,旨在加速药物早期研究成果向临床开发的转化。

围绕AI加速药物早期研究成果向临床开发的转化,它的基本逻辑是: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医疗数据,覆盖临床、影像、病理、多组学等多个药物研发的关键领域。通过这些数据建立AI模型,能够更好地去发现药物和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预测哪些病人能够从某种治疗中获益。

事实上,阿斯利康对于AI制药的探索要远远早于这一波由大模型主导的技术浪潮。2014-2019年间,阿斯利康总共发表了65篇关于人工智能的论文,位居全球药企之首。此外,公司还在内部开发了两个AI平台,分别是用于从头设计小分子药物的REINVENT和逆合成工具AiZynthFinder。

到2021年,阿斯利康50%的小分子新药管线便源自于AI研发。

作为阿斯利康集团旗下的独立医疗科技公司,Evinova以阿斯利康积累的临床研发与监管经验为基石,深度融合行业领先制药公司在数字科技领域的探索和积累,为医药研发行业提供专业的数字化产品及解决方案。

论坛上,Evinova中国总经理张杰透露,Evinova成立之初,阿斯利康就看到了中国在AI领域的巨大优势和潜力,所以在2024年就开始筹备Evinova中国公司,并于今年开始正式运营。

此外,中国企业依然是阿斯利康在AI制药领域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在本届进博会上,Evinova与和铂医药也达成了一项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应用AI与数字化技术,提升创新生物疗法的开发效率,并依托各自优势,构建AI驱动药物研发的开放式生态。

尽管业内对于AI制药的价值区间尚有争议,但展望未来,所有人都认同的一个关键节点是,某一天,一款新药从药物发现,到临床开发策略的制定,再到整个临床试验环节的赋能全都能通过AI串联起来,并最后获批上市。

何静表示,AI从某一个节点的增效工具,变成对整个体系的全面赋能,这样一个完全的颠覆很快就会发生,而且会在中国发生。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