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财社论:民企要把握场景开放新机遇

第一财经 2025-11-10 20:09:07 听新闻

作者:一财评论员    责编:刘菁

民企不但要充分运用场景培育和开放带来的机遇,还要以自身创新发展不断丰富新场景的培育。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支持民营企业主动发掘市场需求,探索拓展新场景。

在11月10日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加大各类场景开放力度,健全场景资源供需对接方式,协同推进准入场景要素改革,推动铁路、水利、能源等领域重大项目和运动会、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场景培育和开放,努力实现场景资源公平高效的配置。这些措施将为社会资本、民营企业参与场景建设提供难得的机遇。

也有专家指出,在一些重大领域推出一批新场景,并吸引社会资本、民营企业参与建设,实质上是为社会资本、民营企业放宽这些领域的准入限制,提供参与的机会。

场景是用于系统性验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产业化应用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制度政策的具体情境,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牵引作用。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场景开放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等政策陆续出台,取得了良好成效。比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国家智慧农业云平台、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一批场景开放创新技术平台逐步构建,有效增强了企业场景创新能力,搭建起场景供需对接和协作桥梁。

此次《实施意见》对民营企业参与场景培育和大规模应用范围更广,支持力度更明确。

应用范围方面,《实施意见》明确了5个方面22类场景培育和开放重点领域,涵盖了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赛道,以及制造业、交通运输等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关键”“新”“高端”是三个重要特征,这些领域将对民营企业持欢迎和支持态度。

支持力度方面,今后要进一步完善场景资源配置规则,健全场景供需对接匹配方式。为此,要促进各类主体公平高效参与场景资源配置和开发利用,不得在地域、业绩、规模、企业性质等方面违规设置限制条件。这实际是在准入和政策支持方面消弭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待遇差别”。对民营企业来说,“待遇差别”的逐步消弭其实就是支持力度的逐步加大。

《实施意见》还明确,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主动开放主业领域场景,吸引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强化场景开放协同共享。场景是重要且稀缺的市场资源,国有企业与民间企业各自发挥优势,就可以促进场景资源市场化公平高效配置。国有企业的“主动开放”和民营企业的“主动发掘”,对国有企业是机遇,对民营企业也是机遇。

国家政策明确了,接下来还需要民营企业自身努力。

一方面,5个方面22类场景培育和应用都以“新”为基本特征。为此,民营企业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关键领域占领技术和服务制高点。

数据表明,2024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研发费用为总额1.4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平均研发强度3.59%;2020年同期这一群体的创新研发投入为0.81万亿元。民营企业已经深刻认识到了不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本,也是迎接新机遇之本。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要充分运用好《实施意见》提供的政策支持。

根据《实施意见》,今后在促进各类主体公平高效参与场景资源配置和开发利用上,地域、业绩、规模、企业性质等方面违规设置的限制条件都会被清除;同时,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立足自身职能定位做好金融服务。

这些政策,关键在落实。对违反政策规定、侵犯自身权益的行为,企业要敢于通过各种渠道维护自身权益,不让政策流于表面。

民营企业在发掘市场需求、探索拓展新场景等方面,具有机制灵活的优势,为此,民企不但要充分运用场景培育和开放带来的机遇,还要以自身创新发展不断丰富新场景的培育。国家政策支持与民营企业自身努力,才能成就民营企业的这一发展机遇。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