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第一财经研究院两项作品荣获中国智库优秀研究成果一、二等奖

第一财经 2025-11-27 12:18:07 听新闻

作者:第一财经研究院    责编:何啸

“做,就有答案”。未来,第一财经研究院将继续为中国新型智库能力建设添砖加瓦,为社会贡献媒体智库力量。

11月21日,在南京大学主办的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回顾与‘十五五’展望”为主题的2025年度新型智库治理论坛上,第一财经研究院的《新质之力——上海专精特新“小巨人”》书籍和《改革发展“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报告》分别荣获2025年度中国智库优秀研究成果一、二等奖。

本年度参加中国智库优秀研究成果评选的机构有来自全国的新型智库共622家,参评优秀成果的作品共1014项。近三年来,第一财经研究院每年均有中国智库优秀成果一等奖产生,2023年度一等奖成果是《跨越山海|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24年度一等奖成果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民企兼济成长之路》。

在本次论坛的平行论坛三“大数据与AI环境下智库管理与运营模式前瞻”中,第一财经研究院执行院长于舰在总结发言环节和参会智库机构代表交流了第一财经在新型智库建设方面的创新探索和实践经验。

在过去的两年里,第一财经研究院与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合作,携手一财视觉中心团队,把目光关注到那些专注于“一米宽百米深”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5年度的一等奖优秀研究成果是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系列研究成果经过专家评审,成为上海市社科办出版项目,由上海市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属于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五大文库”出版书籍之一,在2025年上海书展上首发。

另一项《改革发展“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报告》则创新性地从行业的体验者、消费者视角入手,提出了在行业未来发展中亟需改进的诸多细节和跨领域的宏观上的发展任务目标,某些细节在2025年的行业实践中已经逐步落地。这些有意义的反馈更坚定了第一财经研究院着眼于现实的研究方法。

2016年,国家提出“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这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深耕研究的核心指引。经过近十年实践,中国新型智库走过了重要的成长与发展阶段,第一财经研究院作为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智库,成立时间较早,经过转型实践,近年来努力探索,以中国企业全球化、可持续发展、专精特新产业发展、宏观经济等领域为着力点,提出“做可悦读的报告”智库工作理念,追求“让研究服务于决策”“让研究服务于社会”的智库工作目标,持续生产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并产生积极影响力的成果,在首批上海市重点智库建设试点周期内评估等级为优。2025年4月在上海市社科院举办的《中国智库报告(2024)》发布会暨企业智库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研究院作为唯一媒体智库代表和来自全国的其它9家国家高端智库介绍治理经验,提出“社会需求是新型智库发展的最大机遇”。

在本次论坛的智库风采展示中,第一财经研究院展出的《新质之力——上海专精特新“小巨人”》和《跨越山海|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在展台上受到与会嘉宾的关注,并收到同行的积极反馈和交流信息。

在2025新型智库治理大会上提出的“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无尽前沿”“打破界限,进行跨学科研究”等议题成为新时期新型智库建设的主要切入点和重点方向。第一财经研究院近年来在这些领域均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了大胆实践,主动尝试,并获得业界认可。比如,第一财经研究院通过多年对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打破了某些“中国企业不了解ESG”的认知偏见,在持续发表的报告和公开论坛中,反复讲述中国企业在实践中早就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而缺少的仅是一样的话语表达体系的观点;推动使用“可持续发展”的表达,通俗易懂并且可以被理解和践行,这与国家后来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的表述相一致。在2023年市场一度看空中国企业开放与外贸的时候,第一财经研究院于2023年8月、9月发布《跨越山海|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和德勤一起召开相关新闻发布会,及时并确定地表达中国和中国企业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中国外贸具有持续增长韧性的观点,这些从数据和实地调研得出的结论也被后来的实践所证明,相关报告和文章发布后获得广泛关注并带来积极的社会影响。本年度第一财经研究院的一、二等奖研究成果也都对既定的研究模式进行突破,从实际需求出发,关注此前很少被聚光灯关注的群体,以研究院既有的跨学科优势对某一特定领域进行全面观察,得出更接近于发展趋势和人文温度的判断和结论。

“做,就有答案”。未来的日子里,第一财经研究院将继续秉持认真的态度,开拓的勇气,发挥长期主义精神,专注聚焦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等研究领域,融合媒体“四力”精神,为中国新型智库能力建设添砖加瓦,为社会贡献媒体智库力量。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