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微创医疗”,00853.HK)用2.9亿美元将美国Wright医疗骨科业务正式收入旗下,这笔交易也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医疗行业最大的跨国收购案例。
这一消息预计将在下周恢复交易后由微创医疗正式公告——被收购方美国Wright医疗已于上周公布这一消息。同日早盘,微创医疗宣布临时停牌,将“有重大收购消息待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一周前的6月17日,深圳迈瑞医疗(MR.NYSE)刚刚宣布以1.05亿美元收购美国ZONARE医疗系统集团公司,后者是全球高端放射领域中的超声领导品牌。
作为国内高端医疗器械生产商,微创医疗同时也是国内最大医用支架产品的生产商,其在心血管支架领域长年占据第一市场份额——在2005年微创医疗在国内上市首款用药物涂层支架之前,国内这一市场几乎被美国强生和波士顿科学垄断。
2012微创医疗公司年报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10.8%;净利润3.5亿元,同比增长10.3%,但主要利润贡献来自支架业务,随着另两家竞争对手乐普医疗和山东吉威的快速发展,微创医疗开始寻找其他的利润突破渠道。
事实上,5月19日,微创医疗刚刚宣布其“微创骨科医疗科技”正式开工,将把骨科植入器械部门、机器人智能手术全套设备项目等迁至苏州园区,独立进行研发、生产、销售,这一突然宣布的投资也成为
来自微创医疗的资料显示,从1998年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至今,这家由海归科学人员组成的公司已拥有包括上海微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微创(北京)生命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内的10家子公司,产品覆盖了1200家医院市场,部分产品出口至20多个国家,覆盖亚太地区、南美和欧洲等市场的1000多家医院。
“我们每年的研发经费占到了销售额的15%,这个比例在国内医疗器械中也是比较高的。”6月20日,清科集团“第三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大会”上,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博士、副总裁刘道志公开表示。
对于国内骨科市场的发展,他认为,“这个产业非常大,全世界有几百亿美金,中国也有一二百亿人民币的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Wright医疗则经营植入性医疗耗材,产品涵盖髋膝关节业务,用于肩膀、肘部的肢体植入材料和骨移植替代品。
过去十年间,中国医疗投资市场经历了巨大的起伏,从2015年行业融资额暴增开启医疗投资的"元年",到2021年达到3800余亿元的融资峰值后进入沉寂。
此次最新版名单共计315家公司,覆盖了生物医药、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等多个热门赛道。
在“AI+医疗健康”的新赛道,深圳正全力打造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先锋城市,在医疗健康领域推出近450个真实应用场景。
近年来,一些艺术院校开设了舞蹈治疗相关的本科课程,不过这些本科毕业的艺术生能否胜任特殊疾病领域的舞蹈治疗,一些受访人士持审慎态度。
家电业已经是红海,美的一边延长家电业务的生命周期,一边打造ToB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