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概有20多个叫做乔治敦(Georgetown)的地方,虽然没一一去过,但是感觉华盛顿的这个应该会是我的最爱。
这是位于华盛顿西北的一个历史街区,殖民时代的建筑风格保留到现在。如今,这里商业娱乐应有尽有,沿着波托马河,18世纪的建筑低矮又亲切,一条M街从市中心穿过来,遍地的精品店、设计小铺、酒吧,遍地的闲庭自若,遍地的爱。
1950年,还是议员的约翰·肯尼迪搬到了还位于乔治敦的33街和N街路口,当时,人人都想参加杰奎琳·肯尼迪的派对。那以后,这里被称为美国东部的比佛利山庄。如今,肯尼迪夫妇昔日住过的小洋楼已经被改造成丽思卡尔顿酒店。
某个周末的早上,约了三五好友,一起去乔治敦的Billy Martin’s Tavern餐厅吃早午餐。木质的小桌,大家闲散着聊天吃美式餐点。美国历史迷三三小姐指着一张桌子说:“很多人都想坐这一张,这是当年肯尼迪向杰奎琳求婚时坐的桌子。”然后又指着旁边一个角落的小桌子,“当时很多军官经常来这里喝酒,喝得大醉之后就会开始说军事秘密。俄罗斯间谍经常就坐在这一张桌子上,竖着耳朵听情报。”
走两步到了33街,这里就是著名的乔治敦纸杯蛋糕店(Georgetown Cupcake)。超火的美国情景喜剧《破产姐妹》的灵感就来自于此。乔治敦纸杯蛋糕店的两个女主人也是一对好姐妹,整个店面用粉色装潢,蛋糕设计也是满是少女系的可爱气息。每次路过这里,都可以看到队伍排出好几条街——她们的纸杯蛋糕太火了,现在还有了一档谈话节目呢。这对姐妹不像剧中演员那么貌美如花,都是高吨位级别身材。我尝过几次她们的蛋糕,美国的食品本来就甜,而那纸杯蛋糕,实在是太甜了。
最近追的另一部美剧《傲骨贤妻》(The Good Wife),两个主人公相遇的地方就是乔治敦大学法律系。乔治敦大学的精英气息辐射到两个人身上,再次相遇的时候,都是社会中流砥柱了。相互间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政治,多好的故事。
我在华盛顿市中心工作,住在阿灵顿,每天下班都会骑车穿过乔治敦的M街。下午六点多的时候,天空还明朗,波托马河波光粼粼,骑上连接阿灵顿和乔治敦的钥匙桥(key bridge)的时候,可以看见远处的纪念碑和教堂的尖顶,整个城市舒适、干净,安静又美好。
我想,乔治敦就是我对美好城市的一切向往。穿越乔治敦,穿越值得津津乐道的名媛故事,穿越大学城的爱情、穿越纸杯蛋糕的梦想,留下安逸舒适、漫无目的的生活。(作者为前媒体人,间隔年到华盛顿做志愿者,“华盛乱炖”讲述他在那里的见闻趣事。)
从强制配储取消到地方细则滞后,谁能在政策“真空期”守住确定性值得探讨。
在写《十一个时区之旅》这本书时,卡普希钦斯基一次次重访他的记忆,重访记忆里他读过的书、听过的话、观察过的人。
在新书《绿皮火车,去乡野中国》中,齐栋记录了成昆铁路上仅存的两对非空调绿皮火车,它们穿越四川大凉山地区,是一幅行走中的“彝族风情画卷”。
最具创新能力的科技机构能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