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确定把健康责任作为关键内容,将企业社会责任引入到无限极的战略层面,构建一个具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生态圈和价值链。”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高级副总裁,无限极企业发言人杨国晋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多年来,无限极主要在健康、品质、员工、伙伴、环境、社区等六大方面履行社会责任,以实现大众健康人生为最大目标。
资料显示,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旗下成员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无限极”)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从事中草药健康产品开发、生产及销售的大型港资企业。
据了解,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无限极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责任体系。自2008年发布第一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来,截止到目前,无限极已经连续7年发布了7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2012年12月10日,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成立
2012年,无限极获得“金蜜蜂2011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之“公平运营奖”,也是唯一一家获得该奖项的民营企业。无限极连续2年获得《WTO经济导刊》颁发的“金蜜蜂优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长青奖”。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保障,目前已经融入到无限极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杨国晋表示,除了企业整体运营外,这些年来,无限极还坚持带动员工、经销商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履行社会责任。
一家企业的纳税,不仅反映出它的发展状态,也反映出它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在“2013年度广东纳税百强排行榜”上,无限极以13.55亿元人民币的纳税额位列排行榜第39位。
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高级副总裁、无限极企业发言人杨国晋先生
对内:严谨执着
“无限极以生产中草药健康产品为主,我们在产品研发、生产、检测过程中均有一系列严密的程序。”杨国晋介绍道,过硬的产品质量是企业对社会负责任的最起码表现,“品质是立业之本,是企业最好的形象代言人,无限极必须主动坚守这份责任。”
自2003年以来,无限极连续十二年获得“中国食品安全十强企业”、“中国食品安全百家诚信示范单位”等称号。据了解,目前无限极已经通过了ISO9001:2008、GB/T22000-2006/ISO22000:2005、HACCP、保健食品GMP四项认证。其中,无限极的39款产品获得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颁发的清真认证。
“我们一直坚持‘100-1=0’的品质理念”杨国晋表示,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一直强调产品品质的全方位保障,通过“卓越供应链管理模式”,将质量管理贯穿整个供应链,包括研发、原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配送和市场服务这五个环节,“比如无限极的常欣卫口服液,在研发过程中需做功能试验、毒理试验、稳定试验等,验证产品的功效、安全性和保质期,还进行包装与产品的相溶性试验,确保产品包装的安全性。”
2012年,无限极质量部产品检测中心,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审核评定,正式被评定为“国家认可实验室”,并于同年通过了英国FAPAS重金属水平能力测试,据了解,该项检测结果为全球已签署互认协议的61个国家和地区所承认。
“无限极在扩大产能的同时,也在考虑怎么节约能源。”杨国晋表示,近年来无限极一直在实施更节约能源的探索。
“比如我们的灵芝皇胶囊生产线,将原来的喷雾干燥设备改为现在的真空带式干燥设备,在大大提高产品得率的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能耗。”杨国晋表示,目前该设备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据了解,目前无限极在国内拥有两个生产基地。2005年,无限极累计投资30亿元人民币建成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的新会生产基地。2014年10月,无限极第二个生产基地在辽宁省营口投产,项目首阶段投资15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达到35万平方米。至2019年,无限极的年产品供应能力将超过500亿元人民币。
除了生产线的改造外,无限极在水系统、电力系统等方面均有创新运用。据江门市监管重点用能企业年度节能考核数据,2013年度,无限极的直接能源消耗和单位产值能源消耗指数均有明显减少。
“除了过硬的产品品质,无限极还致力于成为环境友好型企业。”杨国晋介绍道。
口服液是无限极旗下的一款畅销产品。据统计,目前无限极的口服液产品累计销售达25亿支。为配合产品外观,此前无限极口服液外包装瓶盖是金色的,但电镀成金色的盖子会对下游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此后无限极对口服液的瓶盖进行了改良,采用对环境比较友好的产品进行替代。
“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我们愿意承担多一点的费用去改进工艺,提升对环境的保障。”杨国晋表示。
据悉,目前无限极方面正在积极寻找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药渣循环再利用的可靠方法,在健康安全的情况下,形成二次利用。
目前,无限极旗下拥有6个品牌、104款产品,主要分为无限极健康食品、萃雅护肤品、心维雅和植雅个人护理品、帮得佳家居用品和享优乐养生用品等五大系列。根据无限极方面发布的数据,目前无限极在中国内地设有36家分公司,28家服务中心,拥有近5000家专卖店。
无限极中草药种植管理
对外:正能量的带动
“员工、经销商等利益相关方对环境、对节约能源的意识,需要唤醒和加强,我们通过一系列的环境公益活动将环保行动,落实在日常的工作、生活细节中。” 杨国晋认为,小改变能带来大效益,从而促进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企业文化与健康理念是无限极的独特优势。而公司长期以来所倡导的“思利及人”、“务实诚信”等企业文化,已经融入到公司日常运作的各个流程中。
据了解,为了提升员工和利益相关方的环保意识,无限极已经连续六年支持“地球一小时”活动,连续五年联合相关部门举办“无限极世界行走日”活动,连续三年持续实施“废旧电池统一回收”行动。
“每年为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无限极所有的门店、办公室、生产基地、海外分公司都要在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20时30分开始熄灯1小时。” 杨国晋表示,在熄灯1小时里,无限极还号召大家外出行走,支持进行垃圾分类,以创新的方式将环保和健康结合,顺势推出“熄灯一小时,行走10000步”的健康养生理念。
自2010年至今,“无限极世界行走日”活动已相继在全国20多个城市举行,累计超过60场次,并创下了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2010年的“最多人赤足行走”和2012年“最多人倒着行走”。据悉,五年来,共有超过76万名市民参与了“无限极世界行走日”活动,行走里程超过430万公里。
2014年,无限极2014世界行走日(中国)活动先后登陆上海、青岛、西安、沈阳、长春、呼和浩特、石家庄、广州、郑州、重庆、长沙和杭州12个城市,历时半年,吸引了6万余名市民参与。
另外,自2012年开始,无限极在无限极中心的13、17、19楼前台以及各地分公司增设了旧电池回收箱,倡导员工将废旧电池放入回收箱中,由公司统一交给专门单位进行集中处理。目前,无限极已经累计回收电池2100粒。仅2013年,无限极就收回了1100粒电池,相当于保护了1100平方米土地。
“我们通过做一些简单的活动,比如创意节水、节电经验分享等,唤醒员工、经销商的责任意识,告诉他们责任从身边做起。”杨国晋表示,无限极的愿景是希望更多的人获得健康人生,而通过一系列绿色、环保的活动,将负责任的态度和无限极倡导的健康生活理念传达给利益相关方,让员工、经销商和企业一起共同成长。
无限极:做慈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012年12月10日,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无限极”)迎来20周年生日会。当日,由无限极捐资2000万元人民币作为原始基金的“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正式成立。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惠森先生在会上表示:“20年来,无限极始终秉承百年李锦记‘思利及人’的核心价值观,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成立体现无限极持之以恒的社会责任实践。”
其实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的成立,也意味着无限极搭建了一个落实社会责任的新平台。
至今,无限极已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价值超过1.6亿元人民币,先后共有21所以“无限极”命名的小学在中国内地贫困地区建立。
据了解,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成立以来,除了常规的捐赠、捐助等慈善方式外,已开展一系列成系统的慈善公益活动。2013年,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将“助学圆梦”作为主体公益项目。截止到目前,该项目已经成功启动5个圆梦班,使180名贫困子弟受惠。
“慈善不只是物质的给予,更是心与心的连接。”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主席、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高级副总裁,无限极企业发言人杨国晋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打破了传统慈善的困局,采用创新的公益模式,让受助者与社会融合,通过援助获取再生的能力,“我们希望受助者在接受援助的同时,为社会做出贡献。”
由此可见,在长期的公益实践过程中,无限极开创了“短期与长期平衡发展、硬件与软件平衡建设、输血与造血平衡慈善”的公益新模式,持续推动了社会公益事业的新发展。
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
据了解,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是透过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向国家民政部申请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
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以关注大众健康,凝聚社会爱心力量,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为宗旨,致力于“关注健康”(推动社会大众实现“三平衡、三富足、三和谐”的健康人生)、“扶贫助教”(关注贫困地区青少年教育事业及其他教育发展项目)、“助弱赈灾”(帮助弱势群体扶危助困和为重大灾害提供援助等)三方面的发展,旨在实践无限极“思利及人”的核心价值观。
杨国晋表示,在未来,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将通过聚焦“关注健康”、“扶贫助教”、“助弱赈灾”三类业务范围,形成“健康+弱势群体+教育”的公益特色,实践思利及人的精神,勇担责任。
杨国晋介绍,“思利及人”是百年李锦记的核心价值观,而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能够将企业和员工、经销商等利益相关方一起做好事的愿望,有系统地去落地实现。
虽然是非公募基金,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还是建立了一套科学、严谨的组织制度。据了解,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由7名理事组成理事会,每年召开2次会议。
据了解,无限极还将《思利及人的力量》、《这是你的选择》和《自动波领导模式》三本书籍的版税所得捐增给基金会,截至2013年三书版税金额超57万元人民币。根据民政部规定,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每年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方面负责人表示,基金会还会留出一份作为机动,而剩余的资金会在安全的情况下做理财管理,确保每一个慈善资源的合理运用。
据介绍,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成立以来,开展了“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四川雅安赈灾、云南鲁甸赈灾等多项公益慈善行动。
2013年,无限极通过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捐出逾365万元用于四川雅安地震赈灾。2014年9月26日,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与中国公安民警英烈基金会签订公安民警健康促进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和捐赠协议。2015年至2019年,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将向公安民警健康促进基金捐赠3500万元人民币,专门用于开展全国公安民警的健康促进工作和关爱公安民警身心健康有关活动。在此之前,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及其成员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已捐赠2500万元人民币用于该项目。按照框架协议,企业将在该项目投入累计达1亿元人民币。
据介绍,今年以来,无限极发动全国经销商通过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在全国十个省市开展不同形式的助学项目,以帮助当地家庭贫困的孩子们,覆盖了从小学到大学不同年龄段学生,例如内蒙古的“抱一抱添棉衣”、甘肃的“无限星空大爱助学”、新疆的“用爱连接世界”等。无限极希望这种爱的力量能影响到所有的合作伙伴一起参与。
“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
“去年4月份雅安地震后,我们通过侨办和当地政府,推出了帮助当地贫困小孩实现再学习的圆梦计划。”杨国晋表示,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希望通过举办培训班,培养受助学生学习一技之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据了解,“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主要通过帮助15岁~18岁经济困难家庭的优秀青少年,在高中毕业后继续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为他们提供一个学习专业技能的机会,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我们在每个地区找一所好学校,然后根据社会急需岗位选择专业课程,资助有梦想但贫困的学生去上学。” 杨国晋表示,“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是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成立后第一个成系统的公益慈善项目,也是一项创新性的公益项目。
2013年11月22日,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之“2013级四川雅安护理班”在四川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开班仪式。据悉,雅安护理班为期三年,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为学生们提供全额的学杂费、住宿费及生活费。三年课程结束后,雅安护理班的学生们将有望在当地就业,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地震受伤的群众进行康复治疗。
2013年9月11日,由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全额出资的助学圆梦项目“毕节贫困学生厨师培训班”在贵州省贵阳市新东方烹饪学院正式启动。据了解,这些学员经过三年学习,可获得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并自愿考取相关厨师资格证。
2014年,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捐助的雅安第二个助学圆梦班成立,由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从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雅安当地高中应届毕业生中择优录取。据了解,这25名学员将就读于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医学、护理、助产、药学、普专学前教育等8个不同专业。
据悉,除了专业技能的培训外,思利及人助学圆梦班还将开设“思利及人”道德素养和“养生固本,健康人生”健康理念课程。
截止到目前,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下的“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已经开课了5个班。其中,贵州毕节一个班,四川雅安两个班,河北一个班、湖北一个班,受益学生达180人。据了解,3年累计下来,五个助学圆梦班共投入近500万元人民币。。
“未来,我们希望在各个省会所在地都有一个思利及人助学圆梦班,让周边贫困的孩子去学习,从而能够解决就业问题。”杨国晋表示,帮助一个孩子脱困,可能就是在帮助一个家庭脱困,“未来,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将联同更多爱心人士,通过创新的公益模式,为更多品学兼优的贫困青少年,提供学习技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