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展出的“造物之灵——工业设计160年特展”,汇集了一批经典设计产品,展期至明年1月
Vespa150
康登台灯
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之一。在物质丰沛、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个特性被无限放大,设计的保鲜期也在不断缩短。设计的幕后推手,诸如米兰国际家具展会、红点奖评选每年一度,让新的设计趋势从不断更。此外,互联网、新媒体的加入,又让这些新品和设计趋势的传播效果膨胀发酵,令人目不暇接。仿佛每年不更换家中的几件用具,就是跟不上的潮流的“罪过”。
不过,无论时代多么喧嚣,却总有一些设计历久弥新,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在诞生之后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仍未淡出人们的视线。正在上海汽车博物馆四楼临展厅展出的“造物之灵——工业设计160年特展”,就云集了一批不过时的“骨灰级”设计作品。
比如,包豪斯学派中,第一位从事金工设计的女性玛丽安娜·布兰特(Marianne Brandt) 专为工业流水线打造的康登台灯,任意调节的灯颈和稳健的灯座构成了现代台灯最基本的形态。虽然现在看来,康登貌不惊人,但谁又能说,家里从来没有一盏与之如出一辙,或者大体类似的台灯?
又比如,1903年,西班牙艺术家马里诺·费尔切尼(Mariano Fortuny)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摄影照明工具,偶尔跨界,亲自为意大利灯场Pallucco捉刀落地摄影灯。连马里诺本人也没想到,这一出手,成就了一款百年经典设计。直到现在,Pallucco的费尔切尼落地灯仍在量产。它不止是摄影棚的必备,也照亮了千家万户。
再比如,由飞机设计师科拉迪诺·达斯卡尼奥(Corradino D'Ascanio)一手铸造的Vespa150轻便摩托车。60多年过去了,其车体一体制造的工艺,以及仿造黄蜂造型的车头,看起来依然炫酷。从《罗马假日》到近些年兴起的现代都市文艺电影,你不难发现它的“影子”。它的衍生版,如今也是年轻人街头的骑行潮物。
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1925年出产的徕卡I型相机、80年出产的昆廷简约银茶具系列等等,它们的复制品依然能引来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劈劈情操。当这些设计作品被按照年代摆放成系列,就犹如一首循序渐进的厚重交响乐,哪怕对设计知之甚少的普通观众也能迅速、直观而系统地了解工业设计史。不过,在多过江之卿的设计作品之中,这些真正走进并改变人们生活所占的比例少之甚少。这个问题也引起了部分观众的反思,究竟什么样的设计能够基业长青?贯穿于人类工业设计史的精髓究竟为何物?
“也许真的由造物之灵存在,”工业设计160周年特展的展览策划负责人沈丹姬半开玩笑地说,和艺术品可能会隐匿多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现象不同,优秀的设计在呱呱坠地时就应该具备“迷倒众生”的魅力。无论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还是如今“设计过剩”时代,灯具多的迷人眼,“康登”们从来都是畅销品。而Vespa150在问世之初就创造了销量奇迹,让摩托车厂一举摆脱了经营的窘境。
早期徕卡相机
左图为榨汁器,右图为CD播放器
事实上,我认为,那些优秀的设计之所以不过时,就在于它的“亲民性”。
和艺术收藏家、鉴赏家喜欢反复品鉴、玩味不同,普通大众从来都是用脚投票的。一件故弄玄虚,或者太深奥的设计作品,只能令他们望而却步。尽管设计师大可以谈理念、谈哲学,但最终,他们所要呈现的是普通人能看懂、第一时间就能体会其奥妙的产品。就比如,无印良品缔造者原研哉心心念念的是想用“冷淡系”设计降低现代人的物欲,倡导“断舍离”的极简生活方式。这个改变社会的宏大愿望,最终的落脚点却放在诸如简单得像个抽风机一样的纯白色CD播放机上。把设计的减法做到极致,和传统的CD播放器相比,任谁看了都会会心一笑。
有趣、不枯燥是它们的另一个共通性。无论是20年前,“鬼才”菲利普·斯达克(Philippe Starck)勾勒的外星生物榨汁机,还是费迪南德·保时捷(Ferdinand Porsche)设计的甲壳虫汽车,亦或者Vespa150,哪个不是雅俗共赏的“全民项”?
当然,除了将功能、造型完美融合,这些不过时的设计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亲民”特点,就是在成本控制上也毫不含糊。沈丹姬表示,在搜集展品时,他们也曾为英国伯明翰Brooks公司专为劳斯莱斯和宾利量身定制的手工外置旅行箱精巧而强大收纳功能所震惊。不过,他们很快就意识到,这样的展品与大众生活的轨迹有所偏离。因为它们专为生活繁复考究的贵族而设计。如果不是在大红大紫的英剧《唐顿庄园》中,常常出现主角们驾车出行,管家和贴身侍从亲手将这些外置行李箱放到车后的场景,恐怕人们很难想象这些装备会如何被使用。
而设计师们最终努力的结果,就是让普通人以适合的价格购买到经过巧妙设计、品质优良的工业产品。从康登台灯,到塑钢一体成型、曲线优雅的潘通椅,简洁的构造让它们得以在流水线上被量产,最终将设计师的智慧结晶普罗大众。
这个世界已经不缺设计,只有具备亲民特征的设计才会迅速脱颖而出。所以,现在那些整天抱怨灵感枯竭,遇上“设计过剩”时代的设计师,不如好好想想,如何让自己的头脑和心变得“平易近人”一些。
古老的自行车
(摄影/任玉明)
女性藏家通过自己的感受、理解和阐释,参与构建着艺术的价值系统。
两位艺术家以各自的创作路径,共同回应“旅途”这一主题,提供一场跨越地理与文化、个人记忆与集体历史交织的视觉之旅。
花了8000万,赚到7个亿。一场高规格的文物展览,通过眼花缭乱的创意设计,做到了即叫好又叫座
在国产动画掀起产业热潮的当下,重返上美影的历史现场,能让大众重新认识那些动画人。
在展览中,我们会看到,艺术家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模拟情绪、篡改记忆,生成一个又一个连绵不断的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