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750个自然保护区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新机遇:在加大生态系统保护的同时,国家也为保护区的“绿色发展”打开了一扇窗。
“中国自然保护区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11月2日召开的第十九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大会上,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许智宏说。
许智宏表示,中国亟待以生态文明建设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和“绿色发展”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全新发展理念,以联合国《2015~2025年人与生物圈战略》《利马行动计划》为依据,以因地制宜、科学发展为原则,制定符合中国发展特色和实际需求的中国人与生物圈战略行动计划。
11月2日,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许智宏在第十九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大会上致辞。摄影/章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发布于1971年,是一项政府间跨学科的大型综合性的研究计划,致力于建立科学基础来改善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截至目前,全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已达2750处,总面积为14247万公顷,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8%。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463处。
监测数据显示,这些自然保护区保护了我国约20%的天然林、47%的湿地和大多数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成为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坚实的后备基础。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同时,“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2015~2025战略—中国行动计划专家组组长李富佳此前介绍,正在制定的行动计划旨在实现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建设与国家战略实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协调与融合,充分体现和发挥中国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引领作用,促进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提升、资源高效合理利用等。
根据专家组的建议,将充分利用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的缓冲区、过渡区,适度、科学地发展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型第三产业为代表的绿色经济。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培育生态产业链和产业群落,塑造特色区域经济。通过开展有效的商业和营销计划,创新和推广生态产品及服务,促进中国生物圈保护区与区域协调发展。
李富佳介绍,根据总体思路,未来十年中国生物圈保护区将在保护前提下适度发展绿色经济,全面推进绿色社区建设,倡导绿色消费,建立推广绿色发展制度体系。拓展融资渠道,创新合作模式,设立信托基金,积极获取政府、企业、资本等多元化资金支持,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适度参与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产品生产及服务提供过程。
三江源地区是亚洲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全球最敏感的气候启动区之一。图为三江源国家公园一景。摄影/章轲
“以往的纯保护管理模式一定会改变。我们也在考虑怎么按照十九大的要求,在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方面有所创新。”11月1日,一位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但保护的职能不能弱化,特别是核心区一定要严格依法保护好。”
“自然保护区是最严格保护的区域。”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生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工程师杜金鸿介绍,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自然生态保护,中央领导多次就涉及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破坏事件做出重要批示。今年6月,中办、国办专门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发出通报,严厉进行责任追究。
杜金鸿介绍,环保部等七部门已联合开展“绿盾201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分为卫星遥感排查、各省自查、国家巡查、约谈通报四个步骤展开,全面排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自然保护区各类违法违规活动。”
2日,广东省林业厅厅长陈俊光表示,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广东是全国野生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生物多样性保护最重要的省份之一。截至2015年年底,广东省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68个。“自然保护区建设的背后,是广东的‘绿色担当’。”陈俊光说,近年来,在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广东省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为建设幸福广东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未来,我国自然保护区将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框架下,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制,并实施差别化保护管理方式,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国家公园保护管理的长效机制,探索社会力量参与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的新模式,推进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
会议期间各方深入交流、碰撞思想,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与合作意向,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了智慧与力量,也为各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随着论坛成果的逐步落地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将创造一个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美好未来。
12月13日,在“2024第一财经•善商业论坛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颁奖盛典”上,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企业绿色治理中心主任董战峰发表了主题演讲,分享了关于自然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的深刻见解,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
当前,国家公园建设仍面临法规体系不全、体制机制不顺、中央与地方权责不清晰、保护与发展存在矛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