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而具有现代感的城市符号是需要尽快补上的,要在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去创造今天的价值。
50多年来,于佩尔一直活跃在世界影坛,迄今出演过超120部作品,几乎每年都有新作问世,高产的同时又能自由游走于各种复杂角色之间。
2025阿那亚戏剧节将于6月19日至6月29日举行,它把很多有意思的非戏剧空间变成了戏剧表演空间
迪拜一直靠虚拟的钱的流动来生存,而它也一直致力于通过建造将虚拟变为实体。在这里,建造是一则传说,是身份的源泉,是它本身的目的。
北京艺博会将于5月22日至25日在农业展览馆举行,以“凹凸”为主题,汇聚全球12个国家的32个城市121家参展机构,展示艺术多样性,并与北京国际设计周等合作发起“北京艺术季”。
1985年,读高一的杨文斌成为王圣民第一届美育课的学生,多年后看了美国在1989年上映的电影《死亡诗社》后发现,“不就是当年的我们吗?”
本次主市集打造“看得到景,望得到水,喝得到咖啡,守得住记忆,能触摸未来”的模式,在2.3公里的滨水岸线、2.4万平方米的滨江空间,安排超350个展位。
1927年,10岁的贝聿铭随家人来到上海,他常去大光明电影院看电影,徜徉在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见证了国际饭店的冉冉升起,也立下了成为建筑师的志向。
该剧揭开了一个聚焦于当下社会的广泛议题——在网络时代,极端的思想会怎样影响和塑造青少年的价值观?为什么父母自以为深爱着孩子,却与他们的心灵距离如此遥远?
第一财经对话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谈了谈老牌剧场如何策划音乐科技融创节,怎样为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
第二届澳门国际喜剧节通过增设创投单元,聚焦编剧原创作品,采用舞台剧片段展演形式,成功孵化并展示了多部具有潜力的喜剧作品。
卢努甘卡是斯里兰卡建筑师巴瓦留给世人的一连串瑰宝中最闪耀的那一个。巴瓦早已蜚声国际,被评价为“将现代形式及感受和谐舒适地融入本土建筑传统”。
《卓别林:流浪之心》从卓别林之子迈克尔·卓别林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卓别林家族成员以及相关艺术家的访谈,追溯卓别林创作中“流浪汉精神”的根源。
首届嘉德国际版画大会汇集了来自9个国家的32家版画机构,展示从古代到现代的版画作品,旨在提升公众对版画艺术价值的认知,并推动版画成为大众可负担的艺术品。
位于武康大楼一楼的城市交集展厅因租约到期即将关闭,最后一场展览聚焦华盖建筑师及其在上海的建筑设计代表作。
2025上海·静安戏剧节将于4月25日至6月2日举办,呈现20部、84场次的中外戏剧佳作,其中超过85%为上海首演,国际剧目占比过半,且近9成为中国首演。
这部新喜剧的节奏极为紧凑,很多台词意味深长,看似荒诞的剧情直指网络时代的社会现实。
斯佩尔曼参与家族事业后,转向亚洲古董,并于1976年在伦敦开设了一家东方艺术艺廊。他发现自己偏爱雕塑,并对跨文化的影响力着迷
“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开幕,试图用科技完成对敦煌艺术的的全景式展示。
制片人左越一直记得纪录片开拍时,一所特殊学校校长说过的话:“这个群体不需要被可怜,不需要被同情,需要的是被了解、被知道。只有了解和知道,才能消除偏见。”
清明档期间,多部现实主义题材国产新片上映,关注特殊人群,通过电影呼吁社会关注和支持。
“未完成的时间:中国当代艺术1980s×1990s”通过42件作品带领观众重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展现了当时艺术家对“现代性”的探索与实践。
公益纪实节目《我和我》通过展示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真实生活,呼吁社会对这一群体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即将来到百年诞辰,今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处于两项重要纪念活动中心的波兰,有望吸引更多中国游客的目光。
凭借彩色毛线、绳索和丝线创作的迷宫式装置作品,盐田千春在全球艺术市场备受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