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中国经营者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钟书阁创始人金浩:让读者重新回到书店|中国经营者

第一财经2022-10-17 14:55:56

责编:葛伊

举报

近年来,由于疫情、线上书店等原因,一些知名实体书店逐渐走向衰落。同时,也有一些书店积极探索转型“自救”。钟书阁从第一家钟书书店的开张,至今已走过了18个年头,过去三年,钟书阁在实体书店“倒闭潮”中逆势而上,接连在深圳、北京等地开出新店,在没有融资的情况下,通过线上书店等方式维持资金链。不断地推广图书文化的同时,“最美书店”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商业理念? 书店在呈现美感的同时,如何与各地的文化更好融合?想要将书店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地标,背后又有着哪些思考与故事?

本期嘉宾

金浩,钟书阁创始人,出生于上海松江,80年代从师范院校毕业,进入学校工作。29岁时,金浩被任命为校长,并且荣获“上海市优秀青年校长”称号。1995年2月金浩辞去校长、教师职务,自筹资金创办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开始了他的书店事业。

本期看点

★“最美书店”不止步于概念

★实体书店如何自救

★坚持“连锁不复制”有哪些难点

★书店行业未来怎样破圈

最美书店”不止步于概念

刘晔:金总,我知道您在创立书店之前,曾经在校园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曾经是校长。当时是什么样的契机,或者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让您决定要辞职开书店呢?

金浩:1980年的时候,我师范毕业,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大概在学校里面待了16年,我想把自己的好的想法在学校里去实现,但是那时你的想法没有办法在学校里实现,所以感觉很迷茫。原来我就是想,我想当一名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育家,所以后来就考虑还是去开个书店吧。在松江我们开了一家60平方的小书店,我当时把这个书店的名字取名为“钟书”,希望我的朋友们都像我一样热爱书店。

刘晔:钟书是钟情书的意思。

金浩:对,钟情图书、钟爱图书。到2010年的时候,我们实体书店开始走第一步,我们2010年在上海有21家钟书书店,但是2010年开始,书店不景气,我们到2012年已经关了8家书店,还剩13家书店,所以当时也在考虑,我说我下半生的事业就是开书店了,后来通过反复研究,看到了网上那个时候有一个叫世界最美的20家书店,感觉它们的书店特别漂亮、特别美,我们能不能也开这样一家书店,能够让读者重新回到书店里来。想用最美的那样一种理念,把读者重新吸引到书店里来,这就是我们钟书阁刚起步时候的一个想法。所以在2012年12月27号,我们在松江泰晤士小镇上开了一家647平方的小书店,叫钟书阁,它一出现,得到了非常多读者的喜欢,那时候是媒体在不同的场合上面说我们钟书阁是世界上“最美书店”。

刘晔:所以,就像您刚才说到的,1995年,当时您辞职开始做了钟书书店。其实在当时我们叫第一代钟书书店的时候,也经历了一个很快的发展阶段,五年的时间做到了21家连锁书店。到了2010年,遇到了整个书店行业的下滑,您经历过寻找、探索、打磨,在2012年年底、2013年年初推出了钟书阁,又吸引了新一波的热潮。那除了书店的形式之外,您觉得书店本身在内容经营上有什么样的门道?

金浩:“最美书店”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仅仅是从形式上去体现它的美。后来我们逐步理解,一个书店要想生存下去,或者说书店的根本、书店的灵魂,是它的图书品质,书是我们钟书阁的灵魂,所以选品对我们钟书阁来讲是最重要的一块。我们有一个选品的团队,有十几个人专门在全国600多家出版社、2000多家民营策划机构中去挑选优质的图书。所以现在钟书阁所提出的最美的概念,除了它的环境是最美的,它的图书品质是最美的,另外我们还提出服务是最美的。所以现在的钟书阁,它的美是包含三个方面的。

刘晔:钟书阁的选书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金浩:现在我们钟书阁在全国有41家书店,是连锁,但并不复制,每一家书店开在不同的城市,和不同城市的文化相融合,根据当地的读者群体、市民群体,来确定我们到底要在这个书店里面放置什么书。

刘晔:所以要针对书店所在位置周围的主力人群,去挑选出他们最需要的,或者说跟他们最契合的书。

实体书店如何自救

刘晔:现在出现了各种各样“书店+”的这种创新模式,看到越来越多的这种创新模式推出,您动摇过吗?您质疑过自己的坚持吗?

金浩:我一直在讲,大家一起来推进全民阅读,把全民阅读工作做好。大家都喜欢书了,市民喜欢书了以后,你的销量肯定就会上去了。钟书阁有好多资源,有名家资源,有作家资源,我们和地方政府、街道、社区合作,逐步把这些人请到社区去推广阅读,讲书的故事,分享新书等等,然后我们也可以做到不同的销售。

刘晔:通过让更多的人爱上书,可以去影响更多的人,可以去传递更多的理念。

金浩:对,我经常讲的就是钟书阁现在不仅仅是一个书店,它肩负着和政府一起来推动全民阅读的使命。我们年轻的一代,下面一代,一定要让他们喜欢读书,到学校里边去做公益讲座,让全国各地的小朋友都能去接触这种一般不太可能接触到的著名作家。有的小朋友给作家写信,给我们写信,转变了他对阅读的恐惧或者对写作的恐惧,他从小就会爱上读书、爱上写作。

刘晔:刚才说到各种各样的社区、学校的服务,让更多人爱上阅读,这是一种创新。在商业模式本身,其实我看到包括您做了会员书架,做了活动承包系列的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能不能给我们说说这背后的一些思考?

金浩:在实体书店现在很艰难的时候,我们提出了为企业、为政府机关所打造的文化驿站、图书馆。比如我们为广州唯品会总部做了一个2500平方的书屋,从设计开始,然后到图书的采配、上架、维护,都是我们在给它做。比如像武汉的华侨城,我们给它做了一个1000多平方的书屋,就是它们内部的一个给员工看书、学习的地方。

刘晔:能不能请这个金总给我们梳理一下目前钟书阁的核心商业模式的框架?

金浩: 2020年开始,书店停下来了,全国的钟书阁全部没有销售了,那时真是压力非常大。书店全部没有销售,我当时说的我的员工,我们有700多名员工,员工的工资我说我不会少一分钱的。那时候我女儿就对我讲,这样的话,一个月行吗?你两个月行不行,三个月呢?你有这么多的资金来支撑下去吗?我女儿提出来一个叫钟书阁云书店。就是在网上,通过直播的方法带读者逛书店,带读者和我们一起来分享图书,我们请作家和读者进行新书的讲解、知识的讲解等等。这三年里边,我们电商发展非常快。我们钟书也有自己的电子商务,2019年的时候,我们线上一年销售是在1500万左右。正是这个疫情促使了我们大力发展电商,在天猫以及其它平台上面,我们开了钟书阁的旗舰店。

坚持“连锁不复制”有哪些难点

刘晔:您一直提出连锁不复制,每一家店都有独特的设计,那么如何既保持每一家店的独特品质,但是又让消费者能够得到一个标准化的服务预期,以及持续保持这种粘性?

金浩:我们在开书店的时候,一定会和设计师去这个地方。我记得扬州店是我和我们设计师李想两个人去的,我们找了扬州的大学的一个教授,我们就向他聊,让他给我们讲解扬州的历史、扬州的文化、扬州现在的状况等等。然后我们回来以后就提炼扬州这个书店到底用怎样的文化去体现,所以后来我们这个书店定位一个叫拱桥文化,一个叫运河文化,这两个文化结合在一起设计了我们扬州店,特别特别漂亮。

刘晔:其实最近在书店领域当中,大家也有一个讨论或者说争论,就是书店到底适不适合大规模复制和连锁,所以关于这个连锁扩张速度、规模您是怎么想的?

金浩:钟书阁它的钱都是我自己的,我不敢盲目去开店,所以开店它仅仅是因为我有多少钱才能开多少店,我要确保资金链不能断掉,我们有一句话就是“情有独钟,书香人间”,我希望我们的钟书阁的书香能够传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也就是说钟书阁希望开在中国的每一个城市,这是我的一种愿望。

刘晔:您刚才谈到,整个钟书阁现在有六七百号的员工。

金浩:对。因为有40家书店,那假如每家书店有十个员工的话,那就400个员工了。然后我们还有两个仓库,一个仓库在湖北,因为钟书阁在全国各地的配送压力也很大,所以我们在湖北专门有一个物流基地,为钟书阁做配送服务。上海我们也有一个,在松江,这里面的人员就牵涉到很多。再加上网店,现在网店一年要做三个亿的话,那它的人力也需要100多人。

书店行业未来怎样破圈

刘晔:我相信钟书阁做到今天这样一个规模,一定也会有很多的资本来找您吧?

金浩:对,也经常有,但是我告诉他们,书店是不挣钱的,你投资我干什么,你要投资有回报的,我没有回报,书店不可能盈利。

刘晔:那如果说书店很难盈利,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创业者或者资本要涌入这个赛道呢?你觉得他们在想什么呢?

金浩:国家有一些政策,对实体书店的奖励也好、扶持也好,这么大的商业地产里边需要有书店,所以它是从政策上面去鼓励书店。像北京,每年拿出一个多亿的钱,大概1.5个亿吧,就是奖励实体书店的,所以这个奖励会吸引一部分人进入这个行业。

刘晔:但是在您看来这个行业并不适合资本。

金浩:怎么说呢,有一些资本太大了。我是脚踏实地,就是做自己的书店,把这个书店品牌做好,不想做得很大,做得很大你去上市,自己把控不住。我比较固执,我希望我们的书店一定要以书为核心。前几年,可能我不能说他们做得不对,感觉到“书店+”2.0、3.0,我说3.0的时候还是书店吗?就是一个产业里边加几本书,变成个书店,书店就是装样子的,那这个书店就没意义了。店的概念就是一定是以书为核心,我也希望自己这样走下去,知道自己走下来会很艰难,但是我相信这条路走下去会有人支持的,读者会认可的。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10月14日晚22点

第一财经频道《中国经营者》栏目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