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中国经营者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书店新局丨中国经营者

第一财经2022-11-14 14:18:09

责编:程蕾

举报

书店行业频频关店

开店数量却远超关店数量

不少人抱憾离场

但总有人奋力开拓

是什么吸引着经营者们前仆后继

古老的行业如何重获新生为城市添彩

《中国经营者》书店新局行业观察特别呈现

书店一直以来在城市中扮演着精神文化栖息地的角色,但近年间,越来越多的书店闭门关店引发热议,牵动了广大民众的心。但鲜为人知的是,在2020年,中国新开书店4061家,关闭书店1573家,新开数量是关闭数量的2.6倍,“开一家书店”对于人们而言仿佛拥有着独特的魔力与魅力。针对此现象,《中国经营者》花费数月走访了大大小小的连锁书店和独立书店,求解书店之困与创新求生之法。它们之中有用云端书店打响品牌的朵云书院,享有沪上“最美书店”之名且持续盈利的钟书阁,曾备受资本热捧却极速走向衰败的网红书店言几又。除此之外,自带私域流量且门店不多的独立书店们日子过得如何?为了实现开书店的梦想,他们经历着什么样的故事?

衡山·和集——用阅读点亮城市万千灯火

如果你要更快地了解一个城市,其中有一个方法就是去菜市场,去看当地的人吃什么,但是如果了解一个城市的文化,最好的一个方法就是到一家书店。2015年,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媒体人,做杂志,正好方所的创始人毛继鸿先生来到上海,我们有了一个谈话,他说这个片区有四栋楼,他已经拿下来了,准备有些做时装,有些做零售,然后其中他就指着一栋楼跟我说,这一栋我们就留给做杂志,整栋楼可以摆满了世界上各种杂志,然后我就听了很兴奋,所以那个时候就是觉得可以转型做一个空间媒体人。我们可能跟一般的文学类书店不太一样,我们像是一个城市的中枢,我们希望能成为文化的一个中枢站,更多不同的群体可以来到我们这里,跟不同领域发生一些交集。

书店销售其实是很难的,所以对我们来说,能把品牌做起来,实体店也不能亏太多,这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不能说我们是城市之光,但是我们认为需要大量这样的非常有能量的、坚韧的,赋予这个城市更多灵魂安息之处的这些人能聚在一起的这样的空间,就像城市里面的万千星火。

——衡山·和集发起人 前创意总监 令狐磊

犀牛书店——好书不怕晚

最早的犀牛书店2007年10月份开在莘庄,当时我在里面工作,是一个店员,后来这家书店开了一年不到,就关闭了。后来到了2015年,我就想着有机会就想把它重新开起来。我们维持经营的来源主要还是靠卖书,就是线上和线下。我们目前应该说是亏本的,因为实体店带来的营业额其实是覆盖不了你的成本的,房租加物业费大概一个月要一万五左右。我们这个行业,书卖掉了,身上有点钱,可能攒一会儿又要交房租,然后有多余的钱,你可能就买书了,然后买了书,又卖了,又交房租了,又买书了,就是一个循环,你身上可能有一定的现金流,但是没什么存款。

——犀牛书店店长 庄见果

以前我们是在小区里面,知道的人很少,现在的客流量明显比原来开在小区里面要多很多,但是线下还是没有线上的营业额高。我们也会平衡一些线上和线下的客人,我会特意把一部分好书放到实体店来,否则来实体店的客人如果买不到好书也会比较失望。今年打电话喊我们上门收书的比去年明显要多,有的时候我们感到焦虑,其实就是在于店里有没有好书,并不是营业额什么的。比方说我们认识了几年的客户来店里面,那如果他一本好书都挑不到,我们是感到很抱歉的。我们的规划就是不断提高书店图书的质量,我们最大的心愿当然是让来店的客人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书,不让他们对这家店失望。

——犀牛书店店员 吴雨丝

复旦旧书店——旧书带着老一辈的情怀

旧书店成立,发端应该是从我摆地摊开始,我1999年就在复旦文科图书馆门口摆地摊,2000年进入到书店,是一个新书店,我寄生于他们新书店里面,他们批出来一块角落让我来经营。我是觉得,开书店首先不要指望发财的,这是第一。第二个就是我本身喜欢做它,不管它是盈利的或者是非盈利的,那我肯定是全力以赴去做它。我们现在收书的主要来源,一开始主要的来源就是复旦跟同济,还有包括财大一些老先生,特别是一些退休的老先生,他们的藏书,一个就是品质比较好,还有一个藏书比较多,然后我们收过来,这些学者他们挑书本身就比较挑剔,再经过我们的筛选,所以书籍相对来讲都是相当好的。我们实体店待售的书籍,不久可能要增加到五万多册,而线上书店正常就只有两千多册,但是我们的盈利几乎是持平的,我是把线上的利润给贴补到实体店来。

我觉得情怀和商业化两者之间其实不冲突,我们这边二手书店有很多人来,特别是老书虫,就要有一些比较稀有的、罕见的书籍来吸引他们,他们进来以后不太可能空着手走,肯定要带几本的。或者说有些特别好的书,我有些时候定得很便宜的价格扔在这里边,让大家去淘,也就是让他寻宝,让他有找到精品的那种喜悦感。坚持像我们这样做书店的确实不多了,我一直说我不反对那种以衍生品盈利的书店,但我个人是会坚持做一个只卖书的书店。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甚至下一代的下一代,让他们知道,这才是真正的书店。有书放在那边对人的一个吸引,那就证明书的意义跟价值,也是一个好事。

——复旦旧书店店长 张强

单向空间——文艺青年都有一个书店梦

其实单向空间前几年一直在亏损,基本上每一年都要靠股东们的强力输血才能支撑下去。后来经过一系列商业尝试,这几年才慢慢好起来,中间大概有差不多十年时间。跟其它文艺书店相比,单向空间从创办之初就没有把自己当成一家单纯的书店,而是把它当成一个城市的公共空间,它始终和比较潮流的年轻人站在一起。比如我们店里面每周末会开办文化沙龙活动,基本上都是公益形式的。这样的形式一直到现在都还在延续,累积了大量的读者。后来到了2014年的时候,在商业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开拓了新媒体业务、出版业务、文创产品,实体空间这一块儿,也从书的这么一个比较单一的业态,拓展到了咖啡,甚至这两年还在尝试小酒馆的业务。但无论做怎样的尝试,单向空间始终是围绕阅读和文化这么一个内核去运营。

单向空间它每一家店基本上都是高度定制型的,它的主营业务是需要我们单独去构想的,那么如何跟当地的读者,或者是跟我们的合作方产生更多关联,这个要求会比较高,不是所有的一切都按照标准化的流程快速的连锁复制这种形式。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无论你是开书店还是开酒馆,或者是开咖啡馆,始终都要符合一个商业逻辑,符合当今市场上的一个定位。不能只是单纯从情怀上去考量这件事情,这样它才有可能长期走下去。

——武延平 单向空间合伙人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