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此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杨成长:我们积累了40多年投资经验 怎么引领消费缺乏完整工具丨首席对策

第一财经2023-03-12 11:01:40

作者:梁相宜    责编:赵伟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表示,注册制后,产业和资本的互动进一步增强;金融监管改革有利于提升监管效能,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举报

全国两会即将胜利闭幕,过去的5年极不容易极不平凡。尽管面对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冲击以及俄乌冲突等重重挑战,但是中国经济仍实现平均每年5.2%的GDP增速以及2%左右的CPI增幅,显示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也是疫情后中国经济复苏增长的信心之源。2023年,是中国式现代化开局之年,业内人士表示,“只要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过去五年有什么样的经验总结?2023年5%的增长目标的确定依据?如何完成这一目标?“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一个优先的位置上”如何落实?大宗消费如何撬动?如何通过创新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方式扩大投资?注册制全面落地之年,如何对实体经济起到支撑作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设立的意义如何看待?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

杨成长的主要观点:

过去5年经济增长动力发生明显变化

5%经济增长目标的确定有三方面根据

宏观层面还缺乏引导消费的工具和手段

培育消费新热点 投资和消费有效结合

研究消费者偏好 打造新的消费场景

消费观念转变 突出和强调使用消费的开发

金融机构可考虑分级产品等创新融资方式支持基建投资

注册制后 产业和资本的互动进一步增强

金融监管改革有利于提升监管效能 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过去5年经济增长动力发生明显变化

 

第一财经:杨委员好,感谢接受我们的专访,首先我们看到今年两会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意义还是非常大的,是对过去5年的比较完整的一个总结,所以对于您来看,这五年对于投资者或者说对于您的这些政策研究者来说,会有一个什么样经验总结?

杨成长:应该说过去5年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极度不平凡的5年,对特别是投资者和研究者来讲,也有许多非常值得总结的地方。

第一就是中国经济的增长的动力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国的经济增长动力从投资推动转向了以消费为核心来推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那么2022年我们也出现了房地产的供求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整,可以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比较大的一个拐点。预示着在这5年当中,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增长结构和它的增长的内在的机理都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5%经济增长目标的确定有三方面根据

第一财经:《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的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一定程度上低于之前的一些市场预期。怎么来看增长目标的设定,它的意义在哪儿?

杨成长:今年我们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目标,就是要回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5%左右的目标的确立,我觉得有三方面的根据。

一是根据中国中长期发展的这样的要求,大家知道我们到2035年必须要翻一番,按照翻一番的长远目标的话,年均增长率大概是在4.7%-4.8%的水平,所以我们定在5%左右,跟总体目标是一致的。

第二我们要看到尽管说中国经济今年会出现明显复苏,但是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全球大宗商品农产品以及全球供应链方面受到的冲击,它依然存在。所以今年我们依然面临着很多复杂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在可能有很多因素是未知的。

第三我们知道我刚才讲了,前面我们经历了5年的极度不平凡的5年,我们不得不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来保持经济稳定,来保持六保六稳,来维护民生。那么政策上也有一定程度的一些领域的适度的透支,有些经济结构还需要校正,比如说国内需求和国际需求的关系,消费和投资的关系,以及我们服务业当中的特别是跟人流相关的一些服务业的,它都需要一个修复的过程。适度要有一些休养生息的这样一个指导思想,我认为5%左右的目标的确定是非常合适的,当然我们希望能够争取到更好的发展成绩。

完成增长目标仍需努力 政策强调力度和精准性

宏观问题要从微观入手 企业 消费 产业链三方面结合

第一财经:具体来看的话,怎么来保证5%的增长目标能完成?

杨成长:完成这5%左右的这样一个经济增长,仍然需要我们付出努力,甚至是相当大的努力,所以我们还必须要保持一定的政策力度。

比如说在财政政策上,我们今年继续实行了适度的这样一个扩张的财政政策,那么货币政策我们更加强调什么?保持它的适度充裕的流动性。更加强调货币政策的精准施策,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对数字经济、对绿色双碳,对中西部地区以及对我们需要扶持的一些领域,加大一些定向的投放力度,但同时也保持货币政策的总体平稳。

另外我们今年重点要把宏观问题从微观着手。一个是企业主体的积极性,特别是民营企业。整个民营企业的活力、动力以及它的预期的改善,这是经济长期向好的关键。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消费必须要起来,我们现在特别强调叫供给要创造消费,供给要引领消费,要以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来引致我们的消费。像信息消费、短视频消费、影视消费、医美、电竞,这都是产品不断创新,会增加引领我们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的消费热情。

第三个方面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措施和政策,还是要推动我们产业链的高端化,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大家知道现在我们处于一个极其复杂的外部环境当中,要使得企业得到发展,就必须要牢牢地把产业链的发展掌握在我们手里。所以产业链的高端化,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安全,产业链在全球当中的竞争力就非常之关键。我们要把这几个方面的政策结合起来,我相信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是完全可期的。

宏观层面还缺乏引导消费的工具和手段

培育消费新热点 投资和消费有效结合

研究消费者偏好 打造新的消费场景

第一财经:我们看到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提到了“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一个优先的位置上”,所以从财政支出来看,消费和投资怎么来分配?能不能说今年是要把财政的支出更多的去倾向于消费?

杨成长:消费跟过去的投资很不一样,投资它受制于资金,受制于利率,受制于项目,我们在宏观调控上已经积累了40多年怎么样去调控投资的经验。但是对怎么样去引领、引导消费,我们还缺乏完整的工具和方式手段。

大家知道人的消费行为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可以改变的,它受到人们的传统的文化消费的心理,消费的习惯以及我们的价值观念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要找到消费的支点和杠杆,才能够把消费给撬动起来。

这样中国确实当下面临的非常突出问题,就缺乏消费的一个新的热点。那么所以这一次我在我的相关的提案当中,我也提出了怎么样去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这次我特别强调了,要把我们的投资和拉动消费有效的结合起来。投资当中现在我们在上海及全国各大城市都在提出城市要进行改造。过去城市是一个简单的扩张的过程,那么现在城市更加强调它的更新和改造,能不能跟我们居家装潢能够结合起来。我们统计了一下超过20年房龄的老房子,然后家庭的各方面的家电这些东西它都要更新,我觉得它是一个很好的抓手。

另外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培育新的消费场景。过去大家的消费可能是逛街,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这方面的兴趣已经有所下降,人们的活动已经开始转向了户外公园、图书馆以及郊外已经成了人的活动中心。那么这些地方怎么样去打造一些消费场景,这都是过去我们没有碰到的。所以说,正因为如此,消费场景的打造是非常重要的。研究人们的消费偏好,研究人们的消费导向的变化,以及政策和社会的力量怎么有效结合,实际上既是一个宏观问题,也是证券市场投资者也需要研究的这样一个大问题。

消费观念转变 突出和强调使用消费的开发

第一财经:我们看到其实现在消费确实是在复苏当中的,但是复苏是有差异的,大宗消费这方面,您有没有什么建议?

杨成长:目前我觉得无论是手机、汽车还是房地产,应该说它到达峰值后,简单的量的增加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们的消费观念必须有很大改变。

比如说过去我们强调的这个车的购买,房的购买。我们现在更加强调使用,那么购买了车之后,实际上它的大量消费就在车的使用维护上,电动车的充电也好,换电池也好,这方面的配套我们依然有很大的空间,因为你这都是使用端的问题。

房子我刚才讲的,就是房子的居家装潢,房子里面的设备的更新,房子外立面的维护以及社区的更新,实际上都在不断创造房子使用的价值。所以不能只是说购买是消费而使用不是消费。我们现在的大量的要把商品的购买和商品的使用过程当中的消费结合起来,更加突出,更加强调它的使用消费的开发。

金融机构可考虑分级产品等创新融资方式支持基建投资

第一财经:您这次还提出了关于投资或投资方面的一些提案,您提出了“要拓展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方式”,尤其是在现在的财政支出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有什么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去尝试、可以去拓展?

杨成长:金融机构必须在这方面进行一些创新,比如说我们有分级产品,财政资金和民营资金,国家资金和民营资金,民营资金是不是可以作为优先级?国家资金作为劣后级?这样民营资金基础设施投资产生的现金流,首先归还民营企业的债息,这样也就保证了民营资金的正常收益率,像这样一些金融产品创新,我觉得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现在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来源非常多,由地方政府发的专项债,有城投债,也有政策性银行给的贷款,也有一些商业银行的贴息的专项贷款,怎么把这些资金都给它很好的利用起来,我认为中国基础设施的投资空间依然是非常大的。

注册制后 产业和资本的互动进一步增强

第一财经:我记得去年我们在两会连线的时候,当时您就说注册制的全面推开,就在这两年之间,确实是注册制已经全面的推开了,怎么来看在经济全面复苏之年,注册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杨成长:那么全面注册制实现之后,应该说它特别是在今年,它能够大大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大家知道过去我们的资本市场可能主要是以服务大企业优质企业为核心,所以说一般的中小微、中小企业可能很难获得资本市场的服务,或者说获得相应的它的一个对应的这样一个股权的交易市场,现在就不同了。

通过注册制之后,实体经济或者产业和资本市场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一步增强了。现在大家知道任何一项重大的科技创新,任何一个产业的热点最先都能在资本市场得到体现。那么在资本市场得到体现的往往表现为被市场所认可的这一块板块,它的估值就会有很大的提升,估值有很大的提升,就会导致它的融资能力就会有所加强,那么资金就会导入这个领域,然后就会推动这个领域的产业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的不断的往前推进。

实体领域的热点和资本市场的热点相互促进这样一个非常好的这样一个局面,这样就使得我们的资本市场它能够引导资金、资源,不断的流向那些个能创造更高价值的这样一些领域,所以这是我觉得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金融监管改革有利于提升监管效能 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第一财经:最后我们就再说一下我们两会当中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重点就是国务院的机构改革,组建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您来看这个意义在哪儿?对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会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反映了什么样的监管思路?

杨成长:我觉得这次金融机构,特别是金融监管管理机构的这样一个机构改革,它更加强调了我们金融监管的综合化、专业化,以及下沉这样一种观念。

过去我们证券金融机构的监管主要是以管机构为核心,我们现在强调对机构的监管,对功能的监管,对市场的监管,对行为的监管应该综合起来,不能偏废。尤其是功能监管、行为监管跟过去的市场监管和机构监管要结合起来。

第二,它特别强调就是金融监管的垂直化,所谓金融市场它是全国一盘棋的市场,它不是一个地域的市场,所以这一次特别强调地方的一些监管机构逐渐会成为中央监管机构的一个派驻机构。

第三,我觉得就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们金融消费者,无论是保险还是证券,还是银行,我们金融消费者的利益,所有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包括尽管我们保留了证监会,但是我们证券投资人消费者的利益的保护,金融监管总局来统一的维护。我觉得把我们金融的消费行为,金融消费者的利益保护,这个体制理得更顺了。

所以我觉得这次金融监管机构的这样一次大的调整,监管体制的一个大的调整,为我们稳定金融秩序,统一金融监管,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更好服务于普通的老百姓,保护消费投资者的利益,应该说形成了更好的金融管理和监管这样一个框架。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