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此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实探上海第三机场所在地:距离上海近百公里 小镇能否实现与机场齐飞|一探

第一财经2023-03-14 13:03:01

作者:邹婷 ▪ 武敬栋 ▪ 杨立培    责编:邹婷

随着今年11月的动工建设,未来这座新机场将如何与上海实现联动,又将带来哪些溢出效应?

从规划开始就备受关注的“上海第三机场”,将于今年11月动工。近日,第一财经记者来到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进行了实地探访。作为上海第三机场的选址所在地,这个距离上海接近100公里,仅7万多人口的小镇,已经开始出现“机场”元素,随着今年11月的动工建设,未来这座新机场将如何与上海实现联动,又将带来哪些溢出效应?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视频
01'40''

无需财报靠数据建模 建行“烟火贷”助燃上海“烟火气”︱一探

以往,传统金融产品依赖财务报表评估商户的经营状况,让不少缺乏规范财务资料的个体户望而却步。近期,建行上海市分行推出的“烟火贷”产品,它通过整合浦东新区企业公共数据、时空数据及三方经营评分数据,构建多维度评估模型,为中小微商户解决融资难题。截至目前,“烟火贷” 已累计为近200家中小微商户投放超1亿元,真正实现了让数据“说话”、用模型“决策”,为城市“烟火经济” 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295 09-10 15:06
01'00''

上海沪惠保特药目录已超过40种 且不断增加 惠民保为破解药险困境 尤其是创新药 提供试验场所

8月16日,在陆家嘴金融沙龙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许闲表示,上海沪惠保最早的产品特药目录只有21种,现在已经超过40种,在不断地增加。而且在特药目录的名单里面,适应症的范围不断在去掉,或者适应症在不断扩大,比如说部分地方惠民保的特药目录基本上已经对于说明书上所有适应症全覆盖了,这是惠民保在破解药险困境里面做的创新。

78 08-17 11:48
01'46''

上海高校微专业火了 瞄准AI+新赛道 就业buff叠满︱一探

在产业变革加速的当下,上海高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微专业应运而生。本科生在学习本专业同时,再辅修一门“小而精”的微专业,这一做法成为了上海高校教育改革的新亮点。从集成电路到人工智能,从低空经济到碳管理,上海高校如雨后春笋般推出了一批全新的微专业。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华东师范大学自2022年启动微专业项目以来,已累计开设32个微专业,覆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空间治理、数字贸易等多个领域。微专业以学术支撑交叉潜力、产业锚定就业出口的“双轨赋能”模式,不仅使升学群体在交叉学科领域脱颖而出,还让就业群体有效破解专业错配困境。

62 08-14 17:28
03'48''

20%+增速领跑!“解码”上海民企外贸高增长:科创为盾 全球布局︱一探

今年上半年,上海民营企业交出亮眼成绩单:规模以上民企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8%,跑赢全市工业增速3.2个百分点;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3.6%,增速比全市进出额高出21.2个百分点。这股增长动能从何而来?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上海民营企业依托科创实力深耕全球市场,正日益成为驱动上海外贸增长与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98 08-03 11:15
04'00''

从“首发首展”到“首店首厂” 进博会溢出效应引展商与上海“双向奔赴”︱一探

从“首发首展”的集中亮相,到“首店首厂”的扎根落地,进博会的参展商正加速实现从短期参展到长期投资的跨越。第一财经记者实地走访瑞士企业士卓曼、韩国三养等企业发现,借力进博会平台,其投资扩产、布局产业链步伐不断加快,推动进博红利从“四叶草”辐射至全国,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

102 07-25 16:56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