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表示,对于老旧汽车报废拆解环节,推广上门收车服务模式便利车主交车。
在《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正式施行仅10天之内,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广汽集团等多家头部车企便同步官宣,将供应商账期统一压缩至60天以内。随后,长安、比亚迪、奇瑞等企业迅速跟进,形成行业联动。在“账期长、话语权弱”长期困扰中小供应商的背景下,这一主动压账期的举措被视为车企向内卷顽疾“动刀”的关键一步,《财经夜行线》邀请Global data中国汽车市场预测总监曾志凌,与我们共同探讨该政策将对车企以及相关产业链产生怎样的影响?
近期,多家汽车企业先后对外发声表态,对供应商的支付账期不超60天。此外,北汽和上汽声明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等增加供应商资金压力的结算方式。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某制造企业负责人,对方表示,光谈账期无意义,需看实际到款周期和具体形式。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近日,比亚迪、吉利银河、上汽通用等车企陆续发布降价促销活动引发市场关注,中国汽车市场或掀起新一轮价格战。此前,第一财经记者走访多家供应商发现,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打起“价格战”,上游企业利润空间持续压缩至10%,账期也长达120天。业内人士认为“价格战”可能导致供应商陷入亏损和汽车质量安全问题。
近期,小米汽车舆论事件持续发酵。从安徽高速的严重事故到碳纤维前舱盖虚假宣传争议,再到退车风波和创始人雷军的表态不足,小米汽车频频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小米汽车产品质量和技术信任的质疑,更折射出跨界造车企业在迅速扩张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雷军作为小米集团的创始人,其个人IP与品牌的深度绑定,既为小米带来了高光瞬间,也有“至暗时刻”。小米汽车究竟何以至此?跨界造车企业在抢滩量产高地的征途中,该如何平衡产能、质量与价格,重塑公众信任?《财经夜行线》邀请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Global data中国汽车市场预测总监曾志凌以及资深媒体人、独立车评人邬思蓓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