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期节目开始,我们将持续报道和关注过去几年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家,今天做客的嘉宾吕翠峰就是最早一批走进非洲的企业家。
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已经连续15年保持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非贸易往来主要集中在建筑、运输、旅行服务、电信等领域,中非双边贸易额在2022年到达2820亿美元,相比2016年翻了将近一番。
过去十几年,“吕翠峰”们走进非洲、走进东南亚、走进各个新兴市场,不仅实现了中国企业海外市场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本期嘉宾
上海果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吕翠峰
吕翠峰,2002年创办青岛思锐物流,专门从事项目工程物流、重大件运输、海洋油气化工、供应链管理等业务。2010年,吕翠峰第一次走进非洲,开启了在非洲建立“物流王国”的旅程。短短十几年,她运营了非洲30多个国家的海外项目,熟悉非洲大部分国家的港口、海关政策、道路运输情况、当地风俗习惯、地外贸政策等等……吕翠峰也因此在业内获得了“非洲女王”的称号。
特约评论员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余南平
全文约3300字,阅读大约需要9分钟
中非合作文化融合之挑战
刘晔:您的企业包括您个人和非洲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开始结缘?
吕翠峰:我觉得我们和非洲的结缘还是比较早的,在我们真正地去非洲创立自己的分支机构之前,我们在非洲已经开展了很多的业务,那时候很多的业务也非常感谢我们。山东有家很知名的企业叫中国重汽,它那时候也是把很多自己国产品牌的车卖到非洲去,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承接了它很多的物流业务,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对非洲就有了很多的了解。
刘晔 :您第一次踏上非洲大陆是什么样的感受?
吕翠峰 :我真正地走入非洲是2010年。我还记得那时候正好是南非世界杯足球赛的开赛前期,我先去了南非待了几天之后,又直接飞去它旁边一个叫纳米比亚的国家,在它的首都温得和克也待了一天,然后再转机飞到另外一个叫金湾港的地方,我们在那里和一些当地的合作伙伴做了交流。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异域风情,它跟我们在上海或者说其他中国大部分城市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当你踏上那片土地,你就感觉特别的辽阔,人员比较稀少,那边人的肤色也不一样,说的语言不一样,人文风情也完全不一样,那边的整个环境也是跟你在中国是完全不一样的。
刘晔:余教授,您对于非洲的印象或感受是什么?
余南平:我们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时候,肯定要看到非洲这样一个大陆的整体经济发展现状。非洲在过去几十年当中,一直在扮演联合国发展援助的这样一个角色,但是在过去10年中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非洲慢慢开始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组成部分,这其中跟中国的牵引,中国的带动,是分不开的,虽然地理距离很遥远,但是我们知道这个供应链它没有那么遥远,比如说你供应链可以在海上漂一个月,它可以连续上两个月,所以我想中非合作,其实为全球化或整个中非的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很好的现实写照。
刘晔 :所以有更多的可能性和空间,当然也需要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去真正地助力非洲的发展。我还看到一张非常有意思的照片,我发现里面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感觉给人的冲击感是很大的,所以对您来说,要去管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文化,有一些什么样的挑战或者什么样有趣的故事?
吕翠峰:实际上挑战是非常大的,他们从小生活的这种环境,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思想意识、认知水平,跟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还是走了一些弯路的。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派过去的中方管理员工可能习惯性的到了那边叫他们“小黑”。后来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在公司总部专门开高管会探讨了三次,修改了我们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因为我们公司叫smart cargo, 原来仅仅就是这样的一个单词,后来我们就把这个smart当中的每个字母都赋予了含义,我们把“r”定为“respect”,尊重包容很重要的,你的肤色,我要包容,要尊重,你的宗教,我也要包容,要尊重。
刘晔:其实对于跨国企业来说,这种跨文化的管理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余教授您有一些什么样的意见或建议吗?
余南平:从共性挑战来看,全球跨国公司管理或者叫跨文化的hr,其实是很难做的,因为比如有的公司讲究股东文化,有的公司讲究员工文化,中国企业比较重视的是什么?我觉得是个新课题,那么吕总他们的实践其实回答了这些问题,比如吕总在国有企业工作过,国有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单位制,让你觉得单位是像你家一样的,有什么事就找它,所以你从国有企业出来自己创办民营企业,你在不自觉当中,可能就带有这样一种过去的工作底色,而且非常体现中国特色,我们讲中国企业跟其他企业有什么差别?在这个方面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
跨境电商挑战共同推动农业升级
刘晔:我们看吕总一路的创业经历,您在2016年又创了一家平台叫果锐科技,这是一个O2O的电商平台,把非洲非常优质的农产品带到中国来,为什么会想要从物流领域开始进入到这样一个跨境电商平台的方向?
吕翠峰:实际上我觉得这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想法。因为一旦我们做物流就会接触各行各业,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就会思考为什么更多的都是中国的东西走到非洲去,比如说中国的基建,中国的电子产品。可是非洲在有些方面,比如说手机,做的非常好,为什么很少有东西能够到中国来。实际上整个非洲大陆都是一个农业的大陆,它的农产品实际上是非常有优势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想利用我们对非洲的了解,把它进入到中国来,把当地的经济更好的引上一个新的台阶,这也是当初我们一个非常朴素的初心。
刘晔:说到做跨境电商,它有两个非常核心的挑战,一个是物流,一个是供应链。物流我相信吕总肯定是非常专业了,但是在非洲这样一个国度,要进行农产品供应链的标准化食品安全的一系列管理,我觉得对您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课题。
吕翠峰: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如果我们要让这些农产品更好地进入中国,我觉得前期有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去标准化,能够适应中国海关检验的要求,同时能够达到中国消费者的要求,那么这就不是一个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但是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利用中国40年的发展经验,帮助它缩短这样一个过程,我觉得可能中国或者中国的企业还是完全可以和非洲一起联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刘晔:我也关注到在2018年的首届上海进博会上,当时肯尼亚的总统带着60多人的代表团跟我们吕总的果锐科技一起进行非洲农产品进入中国的发布,所以我相信吕总您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其实也会跟很多这些非洲的国家元首进行交流,是不是也会有一些关于共建共商的沟通?
吕翠峰:我觉得以前做物流的时候,我们可能没有非常深刻地认识到,到底当地的政府要什么,他们关注的是什么,但当我们真正开始把农产品进口到中国之后,我们非常深刻地感受到了当地政府他真正关注的是什么,他们每天思考的是什么?我觉得对农业的升级,农业的工业化,是目前现阶段几乎所有的非洲政府都要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去非洲去东南亚去往世界各地
刘晔:我知道其实吕总您在海外的版图不仅只是在非洲,东南亚的国家似乎也是您近几年比较关注的方向,可以跟我们稍微分享一下吗?
吕翠峰:东南亚因为离中国比较近,所以很多中国企业往海外走的第一站,可能就是去东南亚。这几年我们就发现两个趋势,一个能源和新能源行业,比如说这种风、电、太阳能这些,在东南亚还处于非常快速的发展阶段。当然包括印尼它那边的一些煤炭、镍矿之类的冶炼,这些能源类也是特别方兴未艾的。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中国大量的工厂会外迁到东南亚去,基于中国供应链的溢出,那么企业也从各个方面去考虑,会把一些工厂可能再建分厂,也可能是搬迁,到东南亚的不同国家去。
从去年开始,我一直说2023年可能是中国出海的元年,这是我个人的观点。那么到了2024年,你会看到出海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必选项。应该说这一场出海,是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走向国际化的一场轰轰烈烈的行动,我觉得这也是中国企业让自己变成一个全球化企业的契机。
刘晔:余教授,就像刚才吕总谈到的,其实对于很多中国的出海企业来说,其实东南亚是大家会比较多选择的一个方向,您有什么样的观察和建议吗?
余南平:我觉得是操作的细节问题,就像吕总刚刚说的,第一我会去看这个国家的投资国,是什么样的政治情况,经济上它跟谁合作的比较紧,你首先要做一个战略分析,第二它的法律健全程度,因为全世界法律体系都不一样,你一定要进行个案分析。所以我觉得可能对中国企业来讲,在出海的时候做动态分析的评估是很重要的,否则脑子一热,跑去啥也不知道,最后会发现在前面缺少一个很好的深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