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围绕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上海市正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集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第一财经记者近日走访调研发现,在卫星遥感、低空经济等多个重点领域,行业头部企业正在借助上海的人才优势和场景赋能,加快技术走向商业化落地。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11月25日,2025租赁业产融生态大会在上海启幕。大会搭建产融深度对话平台,推动租赁业从“资金融通”向“产业融合”升维。大会现场,融资租赁新质产融生态联盟正式成立,进一步构建行业全链条支撑体系。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此同时,建议要求,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这将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资金制度保障。新质生产力代表高科技、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传统信贷体系难以支撑。要让科技创新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必须依靠股权融资、风险投资和资产证券化等资本市场工具来分散风险、持续供血。如何驱动“科技+资本”双轮核心机制,共同构成长期持续的发展动力?《夜话》邀您共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