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18购物节来得比往年更早,与以往电商平台推出的满减等营销套路相比,今年不少平台都选择了直降、打折等更加简单直接的优惠措施。同时,业内表示,今年国补政策加码,也进一步激发618消费热情。年中大促已开启,消费者会“为何而来”呢?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又是一年“618”,作为上半年电商领域的焦点战役,今年的 “618” 首次将时间提前至五月中旬。并且大部分电商平台都主推直降、立减折扣。与此同时,加大扶持优质商家也成为了今年“618”的最大亮点。 而值得注意的是,曾经平台疯狂造势,商家全力备货,消费者熬夜蹲点抢购,是以往618的常态。但不知何时起,对于种种大促,社交平台的反应开始“静悄悄”。在大促常态化背景下,消费者的购物热情还在吗?商家又该如何创新玩法、提升吸引力?《财经夜行线》今天邀请邀请到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客座顾问、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庄帅在线讨论。
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曾经在科幻电影出现“装备道具”已经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消费场景和实物产品。第一财经记者在现场看到,通过智能外骨骼设备,普通成年人可以轻松提起超过30公斤的重物;人形机器人正通过与送餐机器人的协作配合,高效完成餐饮和商业消费场景的服务闭环;拥有人工智能大模型加持的智能翻译机,市场份额正从10%向30%持续迈进。一系列 “人工智能+”科技消费品正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被排在第一条位置,显示提高居民收入预期的重要性,而一个繁荣的资本市场是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最重要的一个手段。